第379章 蕭思溫

對於遼國的內外交困,大漢這般可是洞若觀火,劉皇帝也讓他的軍政重臣們一起商討過,面對如此形勢,遼廷會采取怎樣的辦法解決。

根據北方新消息與新情況的不斷傳來,漢廷這邊也討論的不止一次,各有各的想法,且每一次得出的結論也各有不同。

但有一點是大漢重臣們達成共識的,便是,於契丹而言,外患大於內憂,如若大漢的威脅不解除,那麽漠北紛亂永遠不可能停罷。

而這一點,似乎又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大漢隔岸觀火尚且來不及,看到正熱鬧,怎會容其輕易落幕。

曹彬提出,遼主或許會遣使求和,稱臣納貢,以求先解外憂,再消內亂。但這需要含羞忍辱,飲仇罷恨,更重要的,得劉皇帝格外施恩,但是,劉皇帝又豈是心慈手軟之人。

不過,對於曹彬的想法,劉皇帝倒給予了一定認同。漢遼之間,打打和和也屬正常,正式的議和都有兩次,還有通婚往來,即便血仇已深,為濟國家之危難,即便向仇敵稍低其頭,求得一個生機,以遼國君臣的器量,也未必做不出來。

因此,劉皇帝還真就帶著一點期待,觀望著遼國的抉擇與反應。然而,過了這麽久,遼國似乎也沒有服軟的意思,一面防備的大漢的侵襲,一面積極平定內亂。

事實上,哪怕遼主真的選擇臣服了,劉皇帝也未必會同意,他可不會學夫差,給人臥薪嘗膽的機會。他所享受的,還是敵人屈服給他帶來的心理滿足感。然而,耶律賢卻似乎有些不上道。

此番,忽聞有遼使來,心有所念,劉皇帝也就下意識覺得是耶律賢扛不住了,派人乞和來了。

“蕭思溫?這可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啊!”劉皇帝玩味一笑:“前者漢遼兩度議和,都是那蕭護思,怎麽此番換了蕭思溫?可曾表明來意?”

張雍答道:“蕭思溫表上所言,正是奉遼主之命,南來議和!”

“哈哈!”聞言,劉皇帝頓時大笑,臉上浮現出明顯的自得之色,而後淡淡道:“朕還以為耶律賢的骨頭硬,寧亡不屈了!”

“不過,奏上還言,蕭思溫此來有所異樣!”張雍又道。

“有何異樣?”劉皇帝不禁發問。

“據燕山道上報,蕭思溫隨行扈從上百人,車輛甚多!”張雍稟道。

“這有何異?不過排場大了些,蕭思溫既為遼國高官重臣,又是契丹貴族,多帶些人有甚奇怪之處?再者,遼國內部可不安寧,多備些扈從以作保護,並不足奇吧!”劉皇帝說道。

“這上百扈從中,包括蕭思溫的家眷子嗣,趙相言,蕭思溫此番似乎是舉家南徙!”張雍道。

“哦!”劉皇帝頓時醒了神,顯然也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悠悠道:“看來其中,確有蹊蹺,朕倒對此人來意,更感興趣了!”

思考一會兒,劉皇帝指出:“朕記得,此前武德司、軍情司所報遼國內情,都曾提到,自耶律賢返回臨潢府後,對蕭思溫有些不滿,屢有指謫,這位蕭樞密在遼國朝堂的日子,可是不那麽好過啊!”

“陛下的意思是?”張雍會意,問道。

“不必去猜,朕也不想去猜!”劉皇帝微擡手,說道:“人既然已經來了,什麽情況,有何目的,早晚會浮出水面!”

“那關於此奏,政事堂那邊,如何答復?”張雍請示道。

“有客南來,就便招呼著!”劉皇帝吩咐道:“就讓趙普他們按正常禮節接待吧,讓沿途官府,做好供應,若真為議和,那同那蕭思溫談一談,怎麽談,讓趙普自己拿捏!

另外,朕這段時間就待在嵩山了,待秋涼之後再返京,一應事務,仍有太子與趙普主持!就這樣,擬制發傳吧!”

“是!”張雍應命。

“對了,恩科試舉快開始了!”劉皇帝道:“這可是下半年開年朝廷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容不得疏忽,讓政事堂尤加重視,尤其武舉,此為開國第一例,務必做到妥善周全!”

“是!”

“你去吧!朕再小酌幾杯!”劉皇帝擺擺手。

“臣,告退!”張雍起身禮退。

……

遠隔千裏以外,自燕山通往河北的官道上,一支上百人的車隊正緩緩而行,車輪轔轔作響。車隊扈從,全是異域服飾,十分顯著的契丹發式,一個個沉默不語,低調行路,氣氛顯得有些沉悶。

這支隊伍,自然就是南來的蕭思溫一行了。而隊伍之外,尚有一隊大漢官騎,前面引道,後面壓路,當然,免不了的是監視著這些契丹人,哪怕他們掛著使節的名頭。

烈日之下的趕路,滋味是不好受的,官騎們奉命,不敢遷延怠慢,但難免心生火氣,看著這些契丹人的目光也多有不善,監視可謂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