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2/2頁)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都。然而,如今國家一統了,帝國強大了,除了契丹之外,四夷臣服了,從表面上來看,開封為都的缺陷再度被縮小了,在這種情況下,劉皇帝心中卻越覺別扭了。

不用否認,來自記憶深處的印象,開封就是不適合為都,而北宋王朝的下場則更讓他引以為戒。

但是,過了這麽多年,再度考慮起這個事情,並開始落實之時,劉皇帝的心思又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仔細對比,洛陽確實居天下之中,形勢理氣,悉數具備,完全有資格作為大漢的帝都。但是,這個居中,關右之地,相對過去,已然徹底沒落了,暨而影響到洛陽。而國家的政治、經濟重心東移南移又是個客觀的事實,並且經過唐末亂世得到了加速,劉皇帝對開封的建設更是一個象征,都洛陽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逆流而行。

而洛陽所具備的地理上的優勢,有的時候換個角度想想,說服力也並不強。劉皇帝是讀史的,通過歷史經驗教訓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帝國衰落了,再險固的地勢也難以得保,千百年來,洛陽在戰亂中被蹂躪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而劉皇帝在開封待了這麽多年,總歸是有深厚感情的,又花費了那麽多的時間、錢糧來發展,再考慮到遷都所牽涉到的上上下下的利益關系,則更添幾分遲疑了。

同時,如果遷都洛陽,東京的各階層自然會受到巨大的影響,同時洛陽也一樣。畢竟遷都,可不只是簡單地把朝廷遷移到過去就行了的。

而洛陽那邊,二十年下來,也形成了其固有的利益階層,都洛陽,對其固然是件好事,畢竟代表著政治地位的提升,同時,也會遭受到嚴重的沖擊。

朝廷定都開封,都時感方方面面的壓力,等到洛陽,漕運距離再度拉長,要維持洛陽的供給,那壓力的增大必然是顯著的。

同時,還不得不考慮,一旦關東漕運受阻,那洛陽就安全了嗎?

思來想去,劉皇帝內心的矛盾實難為外人道。顯然,這個都難遷,不是難在上上下下的阻力,而是難在劉皇帝的心理。

遷都與否,到最後,還是得看劉皇帝個人意願,別人的建議,可以聽,但不重要,也不起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