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2/2頁)

“朕還聽聞,有些因戰亂南遷的中原人,想要回遷故土,也被不加辨別,執意遷往邊州?”劉皇帝再問:“朕遷豪、遷戶的目的是什麽?”

“遷戶實邊,多置於關內,蘭、涼、靈州等隴右、河西地區,漢民戶口仍舊稀少,問題仍未解決,可曾考慮辦法?”

劉皇帝這一串的問題,都顯示出他對此番遷戶工作中的不滿情緒,氣氛也跟著變得有些緊張,這讓在下的石熙載可有些不適應了。

終於,劉承祐心胸中的郁氣化為一縷嘆息,看著不自在的石熙載,語氣變得溫和了些,吩咐道:“你擬一封詔書,將朕的這些疑問,發給韓熙載以及遷戶所涉上下文武官吏,朕要反思,他們也該警醒些了!”

“是!”石熙載如蒙大赦一般退下。

劉皇帝呢,則手書一封密信,命人送與韓熙載,聖意很明確,對他的遷戶措施很滿意,讓他再接再厲,只是加了一則提醒,讓他不要操之過急,循序而來,慮事周全,處置靈活些。

對於遷豪,對於實邊,劉皇帝絕無後悔,也不會更改他的方針,畢竟好處明顯,哪怕有些隱患,哪怕會產生陣痛,都在接受範圍之內。唯一不滿,還真在於執行上的不力。

從此番遷戶前後頻發的狀況中,劉皇帝感受到了一種不妙的氣氛,那就是,很多官員,似乎在迎合他的想法,為此而急功近利,搞一刀切。

很多事情,很多情況,明明可以用更靈活、更周全的方法處置,但都被忽視。同時,一種浮躁的氣氛似乎也在官員中蔓延,這在天下一統之前,劉皇帝從來沒有感受到過。

他心裏知道,還是懈怠了,盲目了,思想松懈了。雖然劉皇帝為大漢君臣制定了一個共同追求,開寶志向,但是自上而下,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覺悟與追求的,更多達不到這個層次的官吏,或許更希望迎來一個繁榮並享受的時代。

思來想去,劉皇帝知道,開寶之後,吏治還是重中之重,他絕不允許帝國的官員們就這樣輕易墮落下去……

另一方面,劉皇帝也開始顧慮,普通的百姓被遷移,或許需要時間適應水土風俗環境,但有田有地有房,還有政策優待,問題應當不大。

但那些豪強宗族呢?把他們放在邊地,是否會心懷怨憤,又是否會因之為禍?關於此點,設身處地地思考過後,劉皇帝覺得,對於這種情況,朝廷與地方官府該當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