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長教訓(第2/2頁)

趙暉繼王峻,擔任鳳翔節度之後,以散關當咽喉要道,著重加強關城的修築,用以禦備。沒辦法,秦鳳四州的陷落,使得大漢在西南的防備就是這麽被動,蜀軍隨時可出秦嶺,威脅關中,兵鋒直指渭河城關。

散關的守將,名為王仁贍,原本是保義軍節度使劉詞的牙將,受薦就職守關。蜀軍異動之前,趙暉便急增兵至三千,又往裏囤積了大量的糧食、軍器。是故,幾個月的消耗下來,關城猶有余力。

而王仁贍也沒有辜負所托,以三千兵,面對數倍之敵,不失其位,並給蜀軍造成了大量的殺傷。就如汪洋中的一座礁石,始終屹立不倒,讓蜀軍主帥李廷珪尤其著惱。

最近一次城戰,已是十天前的事了,隨著天氣日漸炎熱,雙方都很有默契地,將倒在關下的士卒屍體,收容焚毀,以免瘟疫滋生。

關城上,一名身材魁梧,氣質倜儻利落的軍將,佇立眺望,心中默默地盤算著:“有此番守城禦敵之功,戰後職升三級,應當不是問題吧……”

這名漢將,自然就是王仁贍了,望著已然撤關城之圍,占道依山嶺,呈保守姿態立寨的蜀軍,心裏忍不住琢磨,莫非蜀軍想退?

“將軍,帥府來令!”

很快,翻看過來自趙暉的軍令,王仁贍立刻打起了精神,下意識地扶墻探身。稍作思索,便朝著麾下吩咐道:“將關內能戰者,全部集中到東關來,賜以酒肉,隨時給我做好出擊的準備!”

“是!”

經過數月的堅守,城中的漢軍,僅余半數,尚能出擊作戰者,更不滿千員,即便如此,也難消王仁贍心頭建功的火熱。他今年已經36歲了,蹉跎至壯年,有機會,就得抓住。

而在蜀軍大營之內,主帥也舉行了一場軍事會議,將陳倉、固道諸營的將領,都召集過來了。

“今日召諸將前來,只一事。陛下有令,放棄攻漢,撤軍返回興元府!”李廷珪正身而坐帥案,聲音稍顯低沉地通報來自成都的詔令。

應當不是錯覺,話音一落,在場的蜀將們,明顯松了口氣,坐姿都顯得輕松了許多。

李廷珪也有些無奈,意興闌珊的。李廷珪從小追隨後蜀先主孟知祥,算是被他養大的,跟對了人,是故隨著孟知祥割蜀自立,一路平步青雲,官路亨通,歷職將帥。孟昶繼位之後,對於這家將出身、知根知底的人,也委以重用。

正因如此,伐漢無功,李廷珪自覺有負孟昶的信任。說起來,這是孟蜀第二次北伐,前一次,雖然折了張虔釗,但至少拿下了秦鳳四州。

但此次,他領兵北上,有秦鳳四州為依托,卻一城未下,寸功未獲,徒耗士卒錢糧,心裏怎麽能幹,又讓成都文武,如何看待他……

“何將軍,退軍唯慮漢軍追擊,這殿後之事,就交與你了!”李廷珪看向幾年前降蜀的晉臣何重建。

何重建心裏有些不樂意,但不敢違令,只能悶著聲音應道:“是!”

“其余諸將,各自回營,整頓兵馬,明日拔寨,徐徐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