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2/2頁)

殿中一時寂然,似乎沒人拿得出對策,仆射孫晟站了出來,建議道:“陛下,如論兵爭,我朝實非北漢對手。開戰以來,我朝業已損失慘重,百姓流離,生民困苦。朝廷財稅負擔甚重,兵力匱乏,民力疲敝,時下又逢農時,再打下去,只怕無以為繼。”

頓了頓,孫晟嚴肅地建議道:“以臣之見,莫若遣使,向漢帝求和,止戈罷戰,再修永好。”

孫晟言落,立刻有人表示附議,並且不少。

“不可!”而韓熙載則高聲,面色鄭重,明確表示反對:“陛下,北漢之來,是為鯨吞我大唐國土,野心勃勃,欲如饕餮。如求和,需得付出多大代價,方能滿足其貪欲?”

“再打下去,又能如何。朝廷已無力再戰,淮南已失半壁,難道要將大唐基業,盡數敗壞嗎?”孫晟道。

要說孫晟,也是北來士人,但此刻,在戰和問題上,與韓熙載產生沖突了。

聽其言,韓熙載則道:“江東、江西,我朝仍有水陸軍數萬,再作征召,仍可集兵十萬。有長江天塹,縱漢軍再強,也難以越過。

如臣前言,與漢軍對抗到底,其四面皆敵,必不能久持。而況北漢以數十萬師,千裏遠征,其所靡費,又能堅持多久?拖下去,待得時變,我朝尚有反擊,收復國土的機會。一旦求和,則淮南之地盡失也!還請陛下明察!”

“窮兵黷武,窮兵黷武!”孫晟激動道:“漢軍背靠中原河北,積糧數載,又作戰於淮南,僅以江東、江西之地,何以長久對抗下去?

韓公所言時變,難道指的是契丹與後蜀?漢唐之間,開戰四個月,其猶無動作,難道要將國家大略寄托於此,豈不可笑?”

兩個北方士人爭鋒相對,倒讓馮延巳等人看了個飽戲。

但於李璟這邊,則更加猶豫了,提到議和,確是動心了。即位以來,發起了幾波對外戰爭,然而被動應對敵國的入侵,才發現,和平是多麽難得,安安穩穩在金陵吟風弄月,那是多麽舒適的事……

有心議和,卻又顧忌韓熙載口中的代價,是啊,仗打到這個份上,要怎樣,才能讓漢帝退兵。

“陛下,萬不可聽孫晟誤國之言!”李弘冀站出來聲援韓熙載了。

見狀,李璟更加遲疑了,擺擺手,回禦案後坐下,近乎呢喃道:“讓朕想想……”

然而,朝議還未結束,又有敗訊傳來:“陛下,江防士卒上報,東都丟了!”

滿朝皆驚,不說揚州的政治地位,就沖其鹽利,就足以讓人心痛。比起滁、和的失陷,更要讓他們感到震動。漢軍真就這般難擋?

“是誰攻陷了揚州?守軍呢?”李璟面色發白,急聲問。

“漢將趙匡胤!”

“姚鳳那支軍隊呢?”

李璟幾乎怒吼道,但是,沒人能回答他這個問題。

良久,李璟滿臉頹然,搖搖手:“遣使去壽春,向漢帝求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