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

大漢的乾祐二年,可以用先順後難來形容,開局一個春季,風平浪靜。四境安穩,風調雨順,劉承祐十分重視的春耕井然進行,朝局進一步邁入安定的局面。後宮先後有孕,天子又納新人,皇室開枝散葉。糧稅順利進京,諸侯上表臣服,《刑統》重編刊定……

真的是開了個好頭,然而入夏之後,壞消息接踵而至。四月,河北大震,波及十數州;五月,蝗災欲來,覆大河南北。

相較於地震,劉承祐以及朝廷,對蝗災更加重視,畢竟在夏收的關鍵時刻,若是大意,大漢的“苦民”們勞作之功化為虛有不說,又要鬧饑荒了,又要生亂了。涉及到糧食的問題,由不得大漢君臣不擔心。

自大漢立國以來,便一直深受匱糧之苦。雖則,劉承祐降下嚴令,敦促天下道州府縣,禦備蝗災。然以時下大漢官僚將吏的執行能力,根本避免不了出問題。

並且,此次蝗災之嚴重,波及之廣,遠超劉承祐與大漢君臣預估。步入六月之後,河北、中原諸州,相繼奏蝗。滑、濮、澶、曹、兗、鄆、淄、青、齊、宿、懷、相、衛、博、陳等州,中原、河北精華之地,幾乎處處鬧蝗,官民苦之。

更讓劉承祐措手不及的是,開封府治下十數縣,同樣沒能幸免,且十分嚴重。蝗蟲鋪天蓋地,廣聞其聲,甚至有蟲,飛過皇城汴宮。

在這大災之下,劉承祐與漢廷諸公反應也算快了,及擬詔令,頒發天下,令各地官民捕蝗。甚至於,罷停河工,發東京禁軍,以做捕蝗事。

在這種情況下,已經不是擔心夏糧減產的問題了,而是及時止損,能減少一顆麥的損失,也是好的。

又設“捕蝗使”分赴各地,督令捕蝗抗災,同時從東京遣出禦史、郎官,監察各地捕蝗情況,但有不積極作為,抑或治蝗不力者,悉數上報,由中書處置。

有地方將吏,面對蝗禍,只求順應天意,告祭所在山林川澤之神,如此也即罷了,還嚴禁治下百姓滅蝗,以致境內耕作之人,損失慘重。對於這類將吏,毫無意外的,不只是罷官免職的處置,皆檻車而至東京,下獄判刑,從嚴處理。

即便《大漢刑統》已然溫和了許多,廢除了諸多虐刑苛法,但漢法之森嚴,在此事方面,仍舊體現得淋漓盡致。悲中求喜的是,劉承祐發現,大漢中央對地方,已恢復了一些最基本的行政控制。當然,在滅蝗救糧一事上,中央與地方,有種共同的認識與訴求,畢竟,沒有人願意餓肚子。

事實上,有去歲河北滅蝗的經驗在,此次朝廷乃至地方,初期並未太過忙亂,只是此次,鬧得太大太嚴重了,有些讓大漢君臣,措手不及。

不出意外的,夏糧減產,並且春苗也受到了不小的破壞,也就導致可預期的,秋糧難以豐收了。

所幸,劉承祐君臣,在此次在大規模的蝗災中,態度堅定,行動堅決,挽回了不少損失。劉承祐還親自下鄉視察,勉勵官民,安撫人心,刷了一波威望。

僅半個月,京畿以及受朝廷威嚴輻射較重的中原諸州,蝗災便得到了極大的遏制。各地節度、防禦、團練、刺史,陸續上報,捕蝗成果。

比如劉承祐的老丈人,鄴都高行周、兗州符彥卿、鄆州折從阮,三家共捕蝗近十萬斛。加上其余各州的捕蝗數據,粗略一算,竟的五十余萬斛。

聞之,劉承祐還自嘲一般地說,上天賜朕糧五十萬斛,當親赴道宮祭奠告謝。還說做便做,這大概是劉承祐為數不多的“迷信”行為了。當然,這也算是苦中作樂,畢竟,蝗蟲又豈是那麽好吃的,且如此多的蟲子,對莊稼的毀壞程度,可想而知。

以蝗蟲之故,今歲的夏收進度大大的被拖慢,而夏稅的征收,也拖到入秋。等到秋分之際,各地受災情況以及稅收情況,方有個粗略的匯報。

結果當然讓人開心不起來,大漢的臣民們,又要餓肚子了。

饑民紛起,劉承祐很想下令開倉放糧,但是,最終他還是沉默了……只下了一道委婉而曖昧的詔書,著各地官府,盡力救濟、安置災民,勿致流散,竄於外州。

然後,各地多有民亂,對此,朝廷的態度則堅決得多,凡有為亂者,全力鎮壓。很冷酷,但是為了保證秩序,以及免生更大的動亂,不得不如此。

當然,對於開封近畿,劉承祐還是自牙縫裏擠出了一些糧食,用以賑濟。並且明詔,曉諭天下,號召大漢臣民,共度時艱。而劉承祐在宮中,也穿起了麻衣,將漢宮內僅有的少許光鮮飾物,盡數收起。對於京內,有奢華浪費的官員將吏,盡數申飭、查辦。

同時,預估到了糧價的上漲,對於那些囤積居奇,大發國難財者,有一個算一個,盡數拿下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