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2頁)

對此,劉承祐稍微思考了一下,說道:“中樞根據河北諸州旱情狀況,酌情減免,最少不可低於一成!”

方鎮之錢糧,輸入中央,許多地方已經廢弛,劉承祐這是要重啟稅道,重塑權威。

“是!”

慢慢地,殿中群臣都進入的議政狀態,這番,匯報處置的,都是一些細務。

“安國軍節度使劉在明卒於任上,節鎮尚空缺,臣等擬議皇兄劉承赟出鎮邢州,陛下以為如何?”楊邠又起身了,嚴肅地問道,語氣格外生硬。

劉在明原本是建雄節度使(晉州),老臣一個,去歲契丹入寇,棄鎮而入汴覲見耶律德光。當初,在劉承祐於邢州處置了當時的節度使薛懷讓後,由是空缺,劉知遠後署劉在明為安國軍節度,以攏舊臣之心。

對楊邠的提議,劉承祐稍微考慮了一下,道:“可!”

讓劉承赟這個養兄就鎮地方,並沒有什麽大問題。但是,楊邠此舉,是否有其他意思?劉承祐下意識地多想,不過想不出有什麽問題。

……

“楊兄,你這是何必呢?”散議之後,王章主動找到楊邠,嘆息道:“天子英睿剛毅,卻也非聽不進人言之主。你本公心,只需好好勸諫,自然能說服他。又何必與陛下當廷相爭,正面沖突啊?”

王章與楊邠是同鄉,在劉知遠時代,兩個人共秉軍政,走得很近。但劉承祐上位之後,兩個人眼見著疏遠了,王章也不再是楊邠應聲蟲。

此時,聞其言,感受著其勸示之意,楊邠仍舊一個固執的回答:“天子年輕,自以為是,如不直言警醒他,只怕他會越發驕愎,容不得人言!”

“可是,你的做法,已失人臣本分禮節,當廷質言,置天子顏面權威於何地?天子終究年輕,只恐招惹禍事啊!”王章仍舊行勸說之舉。

楊邠淡淡地一笑:“天子若容不得我等舊臣,自取老夫頭顱便是,何懼之有?”

“難道楊兄不顧忌家小?”

楊邠沉默了一下,不過很快深吸了一口氣,瞥了王章一眼,沉沉地道:“王兄,異日若有事,還請照料一下幾個不成器的侄兒。”

說完,楊邠便自顧自地,往政事堂去了。

在背後,望著老友稍顯落寞的身影,王章重重地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