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2/3頁)

“蜀主此番,以魏王新喪,陛下抱恙,欲趁虛而入。發兵五萬,三路出擊。山南西道節度使兼中書令張虔釗為北面行營招討安撫使,雄武節度使何重建副之,宣徽使韓保貞為都虞候,共將兵五萬,虔釗出散關,重建出隴州,以擊鳳翔。奉鑾肅衛都虞候李廷珪將兵二萬出子午谷,以援長安……”

“晉昌軍節度趙匡贊以京兆兵少,恐不足守,請朝廷增派援軍!”

“動靜還真是不小!”劉知遠表情越加冰冷了。

沉吟幾許,劉知遠壓制著心中的怒氣:“自大漢立國以來,關中便始終難安,西蜀既奪秦鳳階成,時時窺伺在側,欲奪我疆土!時至今日,關右邊患,已成我朝困疾,對此,眾卿有何建議?”

“朝廷必須發兵,以拒蜀兵!孟蜀前番趁中原淪喪,攫取秦鳳四州,四州在手,便隨時可出兵傾擾鳳翔、京兆。如欲使關右寧定,務必重奪四州,方可轉劣為優,鞏固八百裏秦川。否則,關中始終難安!”郭威一臉篤定地說。

一聽說要動兵,王章立刻站了出來,搖頭道:“陛下,如今朝廷,實無動大兵之力啊!”

“難道就坐視蜀軍猖狂嗎?”劉知遠駁斥一句,言語中怒火四溢,竟有些暴躁。顯然,喪子之痛,根本沒那麽容易就緩過來。

“陛下,主不可怒而興師!”中書侍郎李濤大膽地望著劉知遠,沉聲說道,語氣中滿是勸諫之意。

“楊相什麽意見?”劉知遠瞥向一直沒說話的楊邠。

楊邠的眉宇間,始終凝著一層陰雲,聞問,略作思考,起身回道:“陛下,朝廷先如今,實無復奪秦鳳四州的實力。但是,蜀兵來襲,朝廷不可不作應對,否則京兆、鳳翔若有失,遺禍無窮。前番以杜叛之故,已經容忍之,此番必須得出兵,以示朝廷威嚴。但動兵,當以守禦、協防為主!待他日,國家休養生息,朝廷兵精糧足之後,再行討之!”

“另外,鳳翔有吏密報,言蜀國樞密使王處回,暗使人攜重禮,傳信與節度使侯益,恐其有變!”

此言一落,劉知遠的心臟不由抽了一下,此前,他便一直十分顧慮侯益,粗著嗓子說道:“當初未及將之一並移鎮,如今,果成禍患!”

“陛下,侯益心思難測,其若有變,那於朝廷而言,關中的情況,更是投鼠忌器了,還需慎重。”此時,一直未有說話的門下侍郎竇貞固,主動開口了。

眼神在眾臣身上掃過一圈,劉知遠似乎也冷靜下來:“關中局勢,出兵之事,從長計議,爾等下去,慎議,擬個條陳!”

“是!”

因蜀軍之擾,殿中的氣氛壓抑了許多,甚至比此前天下餓殍叢生還要沉重。

沉默了一會兒,劉知遠呼一口氣:“還有何事?”

“陛下。”未免自己看起來像個“混子”,一直插不上嘴的蘇禹珪,開口奏事。

“蘇卿有何事奏?”

“今歲將終,此前陛下不忍忘晉,故沿用晉祖之年號,然來年,卻是不可再復用晉之年號……”

“年號之事,交由諸卿議定!”聽明白其意思,劉知遠直接吩咐著。

見狀,蘇禹珪卻是直接奏道:“臣與太常卿張昭、禮部尚書趙上交等臣,已擬出了幾個年號,請陛下定議。”

看蘇禹珪竟然把事情做到了前頭,劉知遠點了下頭:“說說看。”

“經臣等群議,討論出乾德、乾隆、天興、天聰、天禧者,一致認為,以乾德為佳!”蘇禹珪答道。

“乾德……”劉知遠嘴裏念叨一句,似乎有些不滿意。

見狀,蘇禹珪心頭微緊,“乾德”這個年號,可是他們討論了許久,才得出的。要是陶谷知此事,估計得暗暗嘲諷,“乾德”是那前蜀後主王衍的年號。顯然,蘇禹珪等人並不知道,雖然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彼輩之“寡聞陋識”,可見一斑。

不過,劉知遠遲疑的,倒不在一點,他可不會在意重復不重復,只是心中本有些想法。

只少作思量,劉知遠直接道:“用乾德,莫若定為乾祐!”

“乾祐好!”劉知遠話音剛落,蘇禹珪頓時開舔:“陛下乃天命之子,蓋有天佑,大漢之立,如有神助。臣以為,‘乾祐’上佳。”

被蘇禹珪這一通舔,劉知遠面部表情卻是不自覺地松弛了些,只是笑不出來。

“眾卿覺得如何?”

“甚好……”一個年號罷了,只要寓意吉祥,根本沒有太過糾結的必要。大漢的朝臣,終究不是什麽“文人”,不會死腦筋較真,一定要議出個“最佳”。

心情微寬,卻不能掩飾身體的疲乏,只聽政這片刻的時間,劉知遠已感精力不濟,只覺身體仿佛掛著鐵塊兒,只欲往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