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3/3頁)

直到楊邠與王章自太原帶來了劉知遠原本的那套霸府班子,迅速地填補入中樞,將樞密、財計之權,重新控制在手。而劉知遠,顯然也是支持楊、王的,畢竟那麽多年了,一直是這二者秉其政事。

王章繼續苦巴巴地,掌握著新朝那幹癟的錢袋子,愁白了頭發,要增加帑藏。說他是個實幹家,倒也不為過,眼看京師靡費甚多,上表條陳十數條,罷不急之務,省無益之費。事實上,王章對劉承祐是心存感激的,至少從契丹人手中奪回的那些財貨,作用當真不小,否則他還會掉更多的頭發。

但是,窮有窮的過法,富有富的過法,哪怕從外邊補得再多,還是不夠用,這大漢國庫仍舊空虛得緊,“用度克贍”這個詞,只存在於奏章的設想中。作為朝廷的計相,仍舊得苦心孤詣地增加財富。但是,王章雖然常年管著錢袋子,但這個人於“理財”之道,卻不是特別擅長,他更擅長的是,搜斂……

至於楊邠,這個人性格強勢,有些傲,作風也強硬,不怕得罪人,眼睛裏也進不得沙子。成為帝國宰相,秉政之後,便大力整頓朝政,厘清政務,任免官員。

上報劉知遠,罷免了數十名無能官員,並以瀆職之罪處置了好幾人。這下子,可徹底得罪了二蘇,尤其是蘇逢吉。

在他執政期間,幹了一堆爛事,其中一條,便是“賣官鬻爵”。還沒入開封,便已允出去了大小數十個官職,到了東京,一一兌現。楊邠所罷免的,大部分都是這些靠賄賂謀取職位的官員,極具針對性。

原本就因為權力被侵占,而不滿,這下更是惹惱了蘇逢吉。然後便開始針對楊邠的人,進行攻訐了,這個時期的官員,誰人屁股底下擦得幹凈,包括楊邠自己,以權謀私的事情,同樣幹了不少。

“這個蘇禹珪,在我印象中可是個醇厚長者!”劉承祐嘴角直抽抽。

“這個醇厚長者,如今在東京城內外,可置有不少產業。此人卻也聰明,爭不過,幹脆不爭,前兩日,還派家仆去救濟難民。”李少遊說。

瞟了劉承祐一眼,繼續道:“至於這個蘇逢吉,蘇相公,廣置田宅,不說東京,聽說在西京那裏便占了四五座莊園,田上百頃。如今再想收買他,二郎啊,你拿十萬錢上門,只怕僅能見個面……”

聽完,李少遊的匯報,劉承祐的表情已然自閉得不行了。

“這哪裏是帝國初建的興盛氣象,分明是亡國之兆!”沉默良久,劉承祐突然壓抑著嗓子怒聲道,雙目中分明泛著殺意。

“二郎,這話可不能亂講啊!”雖然難得見劉承祐這麽激動,李少遊倒是嚇了一跳,趕緊勸道。

“在河東的時候,一幹文武,還是嘲笑契丹人不習我國情,必不能久有中國。看看這幹河東英傑,又幹了什麽,比契丹人,能強到哪兒去?”劉承祐語氣中透著憤懣,他難道有這麽情緒化的時候,只是覺得自己在河北的奮戰,似乎有些不值得……

“倒也不都是這樣。”此時,李少遊有點不敢直視劉承祐的眼睛,訕訕道:“比如郭副樞密,便一直約束屬下,勤勞王事。官家賞賜,也多分發部卒,以安人心。”

聽他提起郭威,劉承祐眼睛下意識地眯了下。

李少遊則繼續說著:“最近的情況,比起之前,可要好太多了。亂,應該是亂不起來了。已經入秋,再熬一熬,等秋收結束,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但願吧!”掀開車簾,劉承祐朝外望去,看著外邊,天高雲闊。

談話間,開封城已進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