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2/3頁)

“入不敷出啊!要養兵、養官,還要賞賜功臣、將士,哪還有余力去養民,能給他們一口吃的,不讓他們餓死,已經是朝廷仁慈了。”李少遊說。

“那也不至於此!”劉承祐冷聲說。他想起了此前在鎮州的情況,前前後後十幾萬流民,同樣要養軍,還要防禦契丹,他都扛不過來了。在劉承祐看來,中原的情況,或許會艱難,但再艱難也不至於到這種地步。

“必是朝廷處置失措!”盯著李少遊,劉承祐一捏拳頭:“長此以往,只怕民心盡喪!”

劉承祐的森冷的眼神,嚇了李少遊一跳,苦澀的笑容中透著一抹蒼白:“民心?我使人暗訪過,在那些難民眼中,我們這大漢朝,比契丹人都不如。”

李少遊此言,讓劉承祐的心都不禁涼了幾分,那股子幾乎沖到頭頂的熱血直接冷了下來。

“怎麽會?”劉承祐問:“朝廷,不是降了幾道惠民詔旨嗎?”

“我給你理一理。”李少遊伸出左手,掰著手指。

“詔一,天下見禁罪人,除十惡五逆外,鹹赦除之。身處囹圄者,或有冤案,但多有作奸犯科者,赦罪以收民心,那是盛世做的事。在這世道,放出這些罪人,於國何益,於那些普通百姓又有何利?且其身受羈押之苦,對朝廷官府多抱仇恨心理,放他們出去,不是自找麻煩,禍害百姓?我敢保證,這些日子,活動在各道州的山匪、盜賊,有不少都是被赦放的。”

又掰彎一根手指,李少遊繼續說:“詔二,諸州去歲殘稅並放。東、西京一百裏內,夏稅盡放。一百裏外及京城,今年屋稅並放一半。稅減得不少,但以此時中原的情況,能收上來的本就少,於民又究竟有多少利惠可言?”

“至於余者,皆與此類相仿。”李少遊晃著腦袋。

仔細想想,李少遊所說,還真不是無的放矢。估計,劉知遠自己都在疑惑,他所做,與以往新朝建立,並沒有多少不通,想當初,石敬瑭那個兒皇帝入洛陽,基本也是這般做的,何以效果有如此差異。

究其緣由,也許因素復雜,但有一點很清晰,那個時期,中原百姓沒有被契丹人這麽犁地一般地禍害一遍,石敬瑭需要收拾的攤子也不似這麽爛。不過,凡事總有利弊,中原乃至整個國家被大打爛了、揉碎了,卻是有利於重塑,只是這新生的漢朝,顯然做得不到位,連自身尚且梳理不清,而況於重整山河了。

“軍隊,為何會亂?”壓下心頭那點有些按捺不住的急躁,劉承祐問。

“河東那幹驕兵悍將的習性,你又不是不知道,之前被壓制著還好,入汴之前,在軍法面前,尚能做到秋毫無犯。自入了中原,輕易打入東京,卻是藐視一切,將校驕怠,士卒也有樣學樣,官家對他們的管束也不似過往那般嚴格……”

李少遊說著:“自入汴之後,收攏的前朝禁軍加投靠的節鎮兵馬以及募集的新兵,兵力足足翻了三倍。這新舊禁軍之間的矛盾,可是一點也不小。官家需要河東的元從禁軍彈壓一切,故一直多加放任。”

“這段時間,禁兵的軍紀是越來越差,我是看到不少人,招搖過市,橫行霸道。這戰鬥力,只怕已是急劇下降。”

劉承祐眉頭鎖得更緊,忍不住打斷他:“史弘肇作為侍衛軍都指揮使,他治軍不是一向叢苛從嚴嗎,他這個禁軍統帥,擔的什麽責?”

“史弘肇治軍嚴酷,這是不假。”李少遊說,“譏諷”二字就差直接寫在臉上了:“那是對外人,對親近心腹之人,他是從來包庇護短。可以說,眼下東京城中最猖獗的禁軍官兵,一定是史弘肇的人!”

“就因為史弘肇處置不公,斷罰偏私,引得內外軍士憤慨,前段時間差點鬧出械鬥來。”

劉承祐抽了口涼氣:“父親,難道就無動於衷,無所作為嗎?”

“怎麽會,正是因為官家大怒,處置了一批犯案軍官,方才有所收斂。但是,只要統兵的將領還是那些人,軍中的浮絝之風,就難以消除。聽說,官家都被氣病了。最近,正在籌劃整飭禁軍,重新編練諸軍……”

敲在膝蓋上的手指,點動的頻率極快,良久方才停下,身體朝後,靠在車廂上,劉承祐幽幽道:“軍亂若此,這政亂,又是個什麽亂法?”

“說是政亂,實際還是臣亂!”李少遊說。

劉知遠入開封之後,雖然留用了大量的前朝晉臣,比如趙上交(原名趙遠,避諱改字為名)、邊蔚、王景崇等人,但政事實則盡付於“二蘇”。

蘇逢吉與蘇禹珪這二人,雖各有長處,但性格上的缺陷極其明顯,且基本都是嘴炮,治一州一縣都不一定能做好,而況於秉執一國之政。有近一個月的時間,東京朝野是烏煙瘴氣,甚至不如當初李從益那個短暫“隆德朝”來得安寧。而這二蘇,還在爭寵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