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她們怎知,我查不出來呢”◎

在太後看來, 顧菀是被皇上最後那句帶了點壓力的話給嚇著了,所以才那樣嚴肅莊重地起身,深深行了個萬福禮, 連臉都壓了下去,瞧不見神色,禮數格外周到。

其實顧菀恭聲應下時,低垂的面兒上, 在眼角眉梢上,是染著一縷笑的。

……她掐算著皇上回來壽康宮的時辰,故意將與太後的話題引到肅王府的事務之上,引起皇上的主意。而後又將自己當成一溫良恭謹的性子,做出那等符合皇上預期的反應——不自傲, 不得意, 不怯懦,不慌張,卻又含著對皇上的恭敬信服。

顧菀便是想賭一賭,看能不能得一個協助宮權的機會。

——皇後暈著被人從清思殿中擡出去, 已然是傳遍了皇宮的事情。而皇上卻沒有下令讓眾人緘口,或是當初送皇後回去時遮掩一下,可見昨日之事,除了尚被禁足在清思殿中的太子與武王外, 皇上亦對皇後十分失望惱火。

皇後的宮權本就被分了大半出去,此時連那一點子握在手中的, 都要護不住了。

而成親後的這半月中, 顧菀曾入宮兩回陪著太後說話, 就有幸見證了德妃與淑妃誰也不服誰, 來找太後說理, 評判誰的處理方式更合適些。

明面上都有這樣的沖突,想來二位娘娘私下裏相互使的絆子,必定也是不少的。

顧菀已然通過這幾次所見的皇上,摸出點皇上的性子:說好聽點,就是眼睛裏揉不下沙子;說難聽點,便是有點專斷暴躁,吩咐下去事情,不容辯駁,人人都要朝著他的預期完美做下去,達成目標才好。

當初分宮權,皇上的目的就是警告皇後安分,兼之兩妃各自掌有差不多的權力,相互制衡,順道同心協力達到後宮和睦,不讓太後與皇上憂心。

可德妃淑妃沒做到。

那自然就會被皇上一腳提出宮權的範圍之內。

於是皇宮中就少人執掌宮權了。

太後身子不好,頂多管一半。柔安公主有了些能力,但生母位份低,不能讓眾人信服和皇上放心。最多再有個康陽郡主,從小在皇宮長大,算半個謝氏宗親之人。

再往下……唯一合適的,便只有她顧菀了。

在早上想到這一點時,顧菀便毫不猶豫地決定嘗試一下。

若成了,她得掌部分宮權,方便往後的施行計劃。

若不成,她也沒表現出明顯的功利性與目的性,皇上依舊回贊她一句治府有道,並不算虧。

這樣劃算的機會,顧菀絕不會讓其錯過。

如今看來……是成功了。

太後起身,有些心疼地拉起顧菀,溫言道:“皇帝都走遠了,傻孩子別快起來,別保持行禮了。”

“皇祖母放心,孫媳一定認真仔細地做事,不讓皇祖母丟臉。”顧菀趁著起身的間隙,將那一抹志滿的笑化作乖順,似一只輕巧振翅的蝶:“若有不會的,孫媳會向皇祖母,還有德妃、淑妃與洛昭儀三位娘娘請教的。”

她提這三位後妃,一來表自身恭謹,二來是看看太後的態度,順便知曉一下三人的性情。

若太後贊同,她還得費一番心思,將這三位娘娘壓住,免受刁難。

幸而,太後對德妃等人並不在意,只輕輕拍了拍顧菀的手:“你有這個心是好的,只是很不必這樣——洛昭儀資歷不算深,哀家不會分配給她什麽過分重要的宮務,且她性子認生喜靜,不大習慣與陌生人交流。”

“至於德妃與淑妃……”太後眉頭輕皺,顯然是想到了二人不甘心宮權旁落,借著長輩的身份,來“教導”顧菀,又故意尋了一些錯處,鬧到皇上面前,要將宮權拿回的可能。

想到這,太後的神色都冷然了一些:“她們最近都太浮躁了些,哀家會吩咐她們每日誦經禮佛,為百姓、皇帝與哀家祈福祝禱,再順手抄寫佛經送到皇後處,也算她們為皇後盡一盡妃妾的心。”

太後此話一出,在避免德妃與淑妃找茬的同時,也借著皇後警醒了二人。

顧菀不由含笑行禮:“孫媳多謝皇祖母。”

“好啦,用完午膳了,哀家讓李嬤嬤送你出宮,你且回肅王府好生歇息歇息。”太後扶起顧菀:“淩霄居昨日匆匆被打掃一番,你與錦安必定沒怎麽睡好。”

“在出宮前,孫媳想求皇祖母一件事情。”顧菀神色中流露幾分明亮的懇然:“如若可以,孫媳想帶一些宮中往年的賬本回去,莫約兩年內的,方便提前研究。”

太後自然應允,只道:“你且放心去朱雀門,等你到了那兒時,殿中省的人絕對到了那兒,捧著賬本等你。”

“因後頭那等節日慶祝、大小宴會最為重要,哀家先讓殿中省總管,將兩年內與節日宴席相關的賬目選揀出來。”

*

等顧菀行至朱雀門後,果見一眉眼機靈的小太監,正捧著一箱瞧著沉甸甸的木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