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風波起(第2/2頁)

但是劉備還是被動的卷入了這場政治風波之中。

因為被宦官集團誣陷參奏的二十六名郡守級別的官員之中,就有他的老丈人韓太守韓榮的名字。

他是被韓榮舉為孝廉,這才能抵達雒陽做官,更別說韓榮還是他的嶽丈,於情於理,這件事情他都必須要參與其中,為他的老嶽父奔走效勞,否則他還算是個人嗎?

更何況據他所知,韓榮談不上有什麽大的政績,做官的手腳也不是太幹凈,歷任地方官,從鹽鐵之利中撈的錢不在少數。

但是他為政尚且寬仁,不喜歡折騰民眾,不怎麽搞排場和政績工程,屬於矮子裏面挑將軍的將軍,任內民眾踏踏實實過了一段安生日子,多吃了幾口米糠。

所以韓榮沒什麽大功勞,不算清官兒,但是也絕對談不上是傷天害理的貪官汙吏。

宦官們這樣做,純粹是想把這些不聽話的郡守換成自己人,以便於他們掌握更多的政治資源和經濟利益,這是對天下權勢的爭奪。

士人與宦官之間的鬥爭其實已經失敗了,黨錮之禍的出現就是士人失敗的標志,宦官占據上風,士人落於下風,難以反抗,連招架一陣都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之所以宦官沒有對士人趕盡殺絕,主要也是士人掌握統治知識,而宦官子弟和阿附宦官的有文化的人不足以徹底取代士人。

鴻都門學的建立是新勢力試圖打破士人對官位壟斷之權的嘗試。

這個嘗試在目前看來還是比較成功的,很多地方土豪等過去沒有進身之階的人通過鴻都門學的關系得到了宦官的關照,從而可以出任縣令、郡守、刺史,成為宦官爪牙,在地方和士人爭奪權力。

造成眼下這個局面,其實也是士人們之前做得太過份了。

通過白虎觀會議,先發士人家族壟斷了幾乎全部的政治權力,連後發士人家族都要依靠古文經和先發者爭奪政治利益,更別說連儒經都沒有掌握的地方豪強。

可是地方豪強擁有土地和人口以及錢財,自然會向上追求政治權力,僅僅只是在地方做小吏不能滿足他們的政治需求。

現在宦官們掌控鴻都門學,攛掇漢靈帝劉宏搞鴻都門選,自上而下硬生生開辟了一條道路給他們,他們當中必然有野心勃勃之輩投靠宦官,逆天改命了。

劉備要是知道自己不是劉備,說不定也會走宦官的路子,進入鴻都門學,混個縣令或者郡守。

到時候反正天下大亂,拉起一支軍隊,誰還管你是不是鴻都門學出身?

大家都得靠刀子吃飯。

但是眼下劉備既然已經成為那個千裏挑一的幸運兒,成功改變了自己的社會階級,那麽自然就要利用好這個社會身份,為自己的目標謀取更多的優勢。

況且宦官們雖然在客觀上打破了士人對政治權力的強力控制,讓社會階級流動性獲得增強,但是主觀上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他們選拔出來的多是自己家族的子弟和阿附自己的人,甚至是買官的人,上任做官之後的所作所為多是魚肉百姓、戕害鄉裏,並沒有太大的正面意義。

他們只是一群投機主義者,誰贏,誰勢力大,他們就跟隨誰,如果士人真的願意接受他們,他們也絕對不會死抱著宦官大腿不放。

宦官、士人半斤八兩,兩個混蛋比誰更混蛋,所以劉備完全沒有必要改變自己的士人立場,而且就算要改變,也不是現在。

當前的局面下,宦官毫無疑問是他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