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風波起

袁紹看上去有著海納百川的氣魄,願意接納四海豪傑在他麾下為他辦事,可是他卻不能很好的駕馭、控制這些投到他麾下的人才,無法將他們的力量發揮到最大。

他似乎覺得只要把人才招募到手底下就可以了,之後只要讓他們發揮各自的能力就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在四世三公袁氏旗下,這些人才一定會為他獻出全部的力量,其他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底下人鬥,就讓他們鬥,這樣或許更好。

就好比眼下,劉備梳理了一下袁紹麾下的人才成色,發現袁紹麾下真的就是個大染缸。

從經學學派所屬角度來說,袁紹麾下有古文經學派和今文經學派。

是互相對立的。

從地域出身角度來說,袁紹麾下有汝南老家人,有河北人,有雒陽本地人,還有中原人,還有劉備這樣的北地幽州人。

彼此之間也不和諧,經常搞地域歧視。

從家庭出身來說,有地方豪強出身,有官宦家族出身,有士人家族出身。

彼此之間也有著明確的鄙視鏈。

從官職權力角度來說,有兩千石太守,也有白身平民。

官老爺和平民之間會沒有區別嗎?

從政治角度來說,有士人集團出身,還有宦官集團出身。

這就更是生死大敵、主要矛盾所在了。

一個東漢末年政治光譜都容納不下這離離原上譜的團隊構成。

但是袁紹對這種事情是不以為意的。

他選擇放任麾下拉幫結派互相抱團,並沒有限制、引導、打壓某一派的想法和做法,坐視各團隊之間隔閡的逐漸誕生,從未采取什麽手段壓制或者彌合部下之間的矛盾。

比如袁紹並不關心曹操被很多小幫派孤立這件事情,他也沒有趁機出擊將曹操收納歸心,讓曹操真正成為他的心腹,為他出謀劃策。

他接納曹操,可能只是為了完成一個政治任務罷了。

於是苦悶的曹操只能向唯一不介意他出身的劉備靠攏,與劉備結成了非常良好的關系,甚至於隱隱形成了劉備為主而曹操為輔的狀態。

對此,袁紹似乎也並不在意。

劉備於是如魚得水一般在他的平台上結交朋友,擡高身價,真可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名聲越來越大的同時,他的政治前途也被不少人暗中看好。

很多人認為劉備作為大儒盧植的弟子,袁紹的好朋友,必然可以在未來更上一層樓,雖然目前只是小官,但是一旦有了機會,必然可以扶搖直上,成為高官顯貴。

不過劉備還沒有等來升遷的機會,倒是正好臉接了一波黨錮之禍余波的波及。

事情的起因是光和五年正月,漢靈帝劉宏不知道聽了誰的建議,亦或是他自己所想,下詔朝官舉害民、瀆職州郡官員,打算來一波“為民除害”,將不稱職的地方官員罷黜掉。

這個命令來的挺突然,也來的挺詭異,事前沒有任何風聲放出,忽然間就下令了,弄得朝廷不少官員手足無措。

盧植就在事前不知道這個事情,也感覺自己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尚書台很多官員都覺得這個命令有點莫名其妙。

“歲中考課州郡官員理當由三公曹負責,去歲已經完成,評定優劣也已經完成,照理來說不應該再有這方面的事情發生,怎麽忽然間又要舉報害民官員了?”

盧植對此非常擔憂,他私下裏對劉備說,懷疑這又是宦官們搞出來的好事情。

他們又打算排除異己、增強勢力了。

果不其然,這麽好的脫離制度規定的排除異己的機會,宦官們怎麽能放過呢?

按照規定,尚書台三公曹有考核天下州郡官員政績的權力,這是制度性權力,目前沒有被宦官操控,所以在年終考課的時候沒有做出宦官們希望看到的事情。

於是他們就趁這個機會搞起一波事情,帶起一波節奏。

他們很快就發動自己在朝廷中的勢力,動用了阿附宦官的太尉許馘、司空張濟及其爪牙對非宦官集團的勢力又發起了一波突然打擊。

他們沒有對那些在地方上貪贓枉法阿附宦官的郡守刺史們發起打擊,而是對去歲考核之後認為沒什麽問題的邊地州郡官員二十六人發起打擊,將他們汙蔑為貪官汙吏,上奏劉宏,要求罷黜他們。

可想而知,這二十六名不阿附宦官的地方官員被罷黜之後,一定會被立刻安排上阿附宦官的人擔任這些職位,宦官集團的勢力將進一步增強,而士人的勢力將進一步衰弱。

本來這個事情輪不到劉備這只小蝦米發表什麽意見,因為連盧植在這件事情上都沒什麽幹預的能力,就更別說只是尚書台令史的劉備了,所以劉備最開始也沒打算參和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