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只是個廚子(第2/2頁)

老街坊味。

對,就是那股子老味道,是小時候就吃到的味道,是那時候放學回家路過河粉鋪子時裏頭飄出來的引得人口水直流的味道也是跟外公鬧了好久才能吃上一份的味道。

他們習慣叫這個味道叫老街坊味,醬油口偏重,回口有甜味,第一口吃下去不驚艷,但第一口下去之後偏偏就還想來第二口。

旁邊的人大概也都是這樣的感覺,省港本就不分家,兩邊的口味大概也都類似,越是年紀大的越是如此,所以年輕人很多都會把票投給彼得,而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人則會義無反顧的選小張哥。

至於為什麽?因為味道能夠承載記憶,很多人就因為這一口河粉,就想到了小時候的年歲,現在哪裏還有幾個人能做出這種味道?

這一票給情懷都夠了,而且人家味道也很好。

很快,投票結束,主持人就跟打了雞血一樣開始唱起票來,小張哥倒是不慌不忙,只是走到了彼得的盤子面前拿起筷子吃起了剩下的河粉。

“好吃。”小張哥朝他豎起大拇指:“真的好吃。”

而彼得道了聲謝後也走到了小張哥的盤子面前去吃了一口,吃完之後他咂摸一番,然後又吃了一口,接著三下五除二竟然將剩下的半盤都給吃光了。

他用紙巾擦了擦嘴,回到後頭側過頭問道:“你是加了兩次醬油?為什麽?”

“因為……第一次沒加夠。”小張哥也是很坦然:“會很淡。”

這時彼得突然想到了一個細節,就是之前小張哥在熱鍋的時候,一開始就加了兩大勺醬油,然後他是熬了醬油的,之後他再用這熬過的醬油當料……

這一下彼得頓時明白了他的河粉味道很突出的關鍵所在,就是因為他用的醬油更濃稠,所以導致看上去同樣的份量但滋味卻比自己的醬油味道重,而且在熬制醬油的時候,他肯定加了糖!

不把糖加在河粉裏而是加在醬油裏,這可還真的是很復古的做法。

很快,第一道幹炒牛河的比分出來了,小張哥以三票的微弱優勢贏了這一盤。

彼得看了看他,然後點了點頭,朝他伸出手來:“我偷學了一招,謝謝。”

“不客氣。”小張哥也笑著跟他握了握手。

第一道菜是小張哥勝利,而這場比賽也迎來了一個高潮,因為街坊鄰居的宣傳,現場的人來得更多了,甚至還有一些周圍飯店的大廚也跟著來湊了個熱鬧。

經過簡短的休息,第二道比賽的菜品也就上來了——燒雞。

聽到這個東西的時候,下頭的小馬直接他媽的笑出聲了好吧。

不打聽打聽小張哥的燒雞在長安巷的名氣,那真的是叫一個神乎其神,小馬也算是走南闖北了,但要說誰的燒雞能比小張哥的好吃,那絕對不可能。

這是誰認證的?這可是青丘原九尾天狐王親自認證的,那年皮爺過年帶了只燒雞回去,天狐王吃完之後,過了正月就蹲點在小張哥那裏吃了兩個半月的燒雞,光雞吃下去了三百多只,共花費三萬元整,這還是記在皮爺賬上的。

可想而知狐狸王能有多愛吃小張哥的燒雞了,而且他可是狐狸王,說他吃的少可就說不過去了。

而小張哥聽到這個東西的時候,也是有點詫異,他回頭看了一眼彼得:“燒雞啊?”

“怎麽?不會?”

“會……”

彼得笑了笑:“會就開始吧。”

小張哥巔峰時一天處理一百七十只雞,他就算不用任何能力,只要給他一把廚刀,他能在不碰到一塊雞骨頭的情況下把雞給肢解得七零八落。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張哥拆雞。

彼得正在按照正常流程處理燒雞時,卻看到小張哥處理雞的手法,那個嫻熟程度,當時就震撼了彼得一把。

他現在有點想叫停了,但認輸比輸可難看多了,所以他也只好摒棄雜念,認真的用自己的特制蜂蜜料汁塗抹手中的雞肉。

而小張哥則慢條斯理的處理雞肉上沒有完全處理幹凈的毛毛,進度顯然要比彼得慢,但他卻一點都不慌,因為這個雞足夠新鮮,他完全可以做一道平時用凍雞做不出來的生烤。

這道菜可是小張哥深夜小食堂隱藏菜單中的隱藏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