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六)(第3/4頁)

“陛下,義倉之策放在盛世自然可行。但時日一久,若是遇上不好的年景,甚至是……亂世,”一提到這個詞他的臉色就更黑了,“恐怕義倉的設置的確是無法發揮作用。”

不能因為盛世的太平表象就看不到裏面的問題啊!

李世民立刻想到剛才的安史之亂,心中情緒立刻冷卻,怒氣值又回來了。

天可汗的威壓在這一刻變得極為可怖。

“朕明白了,你放心。”他淡淡道,“且看這劉晏的應對之法。”

這段裏面唯一讓他覺得有所寬慰的就是劉晏的存在。

他大唐人才輩出啊!

……

【到了唐中期,劉晏接手了帝國財政,他一合計,這樣下去不行。】

【還是得改!】

【這事兒,還是得交給朝廷來主導。】

【劉晏做了一個方案,他在桑弘羊的均輸制度上做了一些調整,讓它變得更好操作。】

【首先,他保留了地方上常平倉的存在,但是糧食什麽時候出售,什麽時候購入,甚至是什麽價格,都需要聽朝廷的指派,不能再讓地方官員們亂來了。】

【而且,還有個很妙的地方,那就是賣糧食得到的錢,必須換成同等價值的特產。】

【那麽,在這個過程當中呢,下面的人就有那麽一些實際的操作空間。】

負責常平倉的幾位官員正在看著挑夫將庫裏面的糧食給挑走。

“官爺,整整兩萬石,已經清點好了。”

“行,那畫個押吧,錢貨兩訖。”

前來交接的商行負責人在文書合同上按下自己的指印。

接下來,倉庫裏的小吏們開始搬運銀錢。

一位官員嘆口氣,對自己的頂頭上司道:“這些錢又得全部換成物品,劉尚書一句話,倒是折騰我們這些底下辦事的。”

這是戶部新出的規矩,所有的賣糧的錢都需要在當地換成同等價值的特產,再將特產運回到京城。

主官倒是眼角帶笑,正色道:“既然上頭有吩咐,那就好生做是。”

那官員應下,又忍不住好奇:“您說,這麽多貨品發到京城去,戶部能夠及時的發往各地售賣嗎?”

主官道:“你這是忘了他剛疏通的漕運了?都不用運到京城,直接通過漕運運到需要的地方去就行了。咱們這位劉尚書啊,可聰明得很呐。”

待主官回到家中,他忍不住又對親信的家人提起了這事兒:

“劉尚書此法可是大有玄機啊!將錢糧換成相同價值的特產和工藝品,後者有更多的壓價空間,我們這些從中運轉的也能謀些辛苦費。而且倘若再有地頭蛇要來侵占倉中官糧,那也能從後者身上補回來一些,不至於損失太過。”

家人疑惑的問:“人心不足蛇吞象,倘若你們虛報高價,那朝廷豈不是更虧?”

主官笑了起來:“你以為劉尚書是這麽好糊弄的?”

【不得不說,劉晏的這個做法,雖然在咱們看來可能是有些灰色的模糊的,似乎並不符合法治一清二白的特性,但是在當時的那種環境裏卻可以極大的發揮出它的作用。】

【或許,唯有高手管理者才能更洞悉人性之幽深復雜。】

……

唐朝。

劉晏當然知道自己的方法其實有利有弊,但他只是嘴角微微的向兩邊扯了扯。

表情依舊十分淡定。

“水至清則無魚,能把事情做了就行。”

至於君子品格、律法什麽的,先放一邊吧。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整個大唐的財政系統活過來,下一步才好談其他。

劉晏素來都是目標堅定之人,決定了自己做什麽,那其余的不過都是路途上的一些小石子兒,不用太在意。

他在意的是另一點:

“經濟與吏治,後世聽上去似乎對此已經有了一整套運轉完善的方法。不知是如何操作?”

他對誇獎自己的並不是很在意,反而更想要聽到來自於未來的有用的訊息。

西漢。

桑弘羊皺起眉。

於自己接受過的教育來說,他不喜這樣的做法。

但是!身為主管經濟的官員,卻深知這的確就是人性。

他生來聰慧,立刻意識到了其中的高明之處。

從鹽政到現在的均輸之法,劉晏的每一個舉動都是在玩平衡。

鹽政,讓商人階級能分一杯羹。

均輸,讓相關吏目也有利可圖。

“讓每一方都受利,這位劉晏劉先生的確是高明。”他聽得旁邊的東方朔對漢武帝道。

劉徹也很欣賞劉晏,不管什麽手段,能辦成事

他就喜歡。

但劉徹也能看到其中的危險。

“這樣的平衡,有失控的風險。”

萬一朝廷虛弱了,萬一接任者的智慧不夠了,萬一其中一方忽然變強了……

劉徹打住自己的推演,在心中笑道:“倒是不用先想這麽遠,能解決當下已經是不錯的應對之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