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六)(第2/4頁)

【一般每個州縣,都會有常平倉的存在。】

【但限於運輸和通訊的不靠譜,古代很容易就出現山高皇帝遠的現象,那些掌管了常平倉的官員們,日子一久就難免犯一點小心思小錯誤。】

暗夜。

一隊隊士兵層層疊疊的包圍住了常平倉,舉起的火把立刻將常平倉的周圍照得宛如白晝。

“拿下!”

隨著怒喝,原本在常平倉值班和守衛的人都被外調而來的士兵所逮捕,顫顫巍巍的跪在地。

從朝廷過來的欽差大臣在軍士的護衛下來到前面,看著自己眼前巨大的被燭火照出輪廓的糧倉,沉聲道:“開倉!”

隨著沉重木門的開啟,他們走入到糧倉內,開始從外到內逐次抽檢其中放著的糧食。

利刃插進米袋,裏面的東西隨之傾泄而出。

外面的,是正常的糧,到了中間,

變成了陳腐爛米,

到了最後,依然變成了細碎的小石塊,連一顆糧都看不到!

欽差的臉已經變成了鐵青。

鏡頭一轉,在剛剛死去的糧倉主官的靈堂上,欽差帶著士兵闖了進來,準備開棺,被主官的家人們悲憤制止。

“我父親身為朝廷二品命官,平時清廉節儉,連衣服破到必須要打補丁都不忍丟棄。你等汙蔑他貪腐,又要在靈堂之上開棺,這是對他莫大的侮辱!”

有人憤慨不已,也有人面露出遊移的心虛之色。

軍士按住在場的主官家人,並且暴力開啟棺材,場面一度變得極為混亂。

只是,在棺蓋被開啟後,所有人都安靜了。

棺材內被盛滿了金元寶,滿滿當當,連屍體都被遮蓋得看不到一丁兒。

欽差冷漠又同情的對死者的兒子道:

“你的父親用陳米和砂石替換常平倉中的糧食,又發明了雙層倉,瞞報存糧,再將替換下來的和沒有入倉的糧食轉賣給米行,牟取暴利!”

“他不僅貪腐,而且是本朝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巨貪!”

【朝廷不僅要給地方出保管費,還很難監管這些保管的地方官員。】

【到了唐朝的時候,李世民覺得這事兒太費錢,就將常平倉改成了“義倉”。就是老百姓們自己存一部分進去,等於交賦稅,然後讓地方官員保管,中央不再另外出保管費。】

【如果有災荒的話,地方官員就可以動用裏面的存糧。】

【就,說實話,這政策是有那麽一點點犯懶的。】

【屬於躺平擺爛。】

【到了後面,執行不下去了,因為根本沒起到平抑糧價和官員監管的作用。】

……

百姓們最愛看的就是這樣的小劇場。

在看到倉內糧食被調包的時候,大家想起災情時的慘況,一個個都捏緊了拳頭。

毫不懷疑,假如這些官員在現場的話肯定會被老百姓們用活活的砸死。

那可是他們的救命糧!

在看到揭開棺材時那露出來的閃閃金光,天下一片嘩然。

“狗官!”有人忍不住破口大罵。

“裝模作樣的偽君子!”

有人有些糊塗:“那他放在棺木裏幹嘛?”

“你傻呀!”旁人恨鐵不成鋼的看他一眼,“他死之前肯定想著棺材裏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沒人敢去開棺。但只要等欽差一走,他那些知道內情的家人就可以去開棺拿錢了!”

“原來如此。”那人恍然大悟,然後狠狠的往地上啐了一口:“狗官!就死了便宜他了,就該被千刀萬剮!”

民間百姓最恨此等貪腐,尤其是貪墨糧食的官員!

明朝。

朱元璋也最恨這樣的碩鼠。

他對貪官的手段那是極為殘酷暴戾的,的確也震住了一大批人不敢輕舉妄動。

此時他也狠狠的往地上呸了一聲:“這等表面

上偽裝成節儉清廉,實際上卻大肆摟錢的人最是可恨!”

就該被剝皮點天燈!

朱棣也道:“偽君子往往比小人物更加可恨,而且殺傷力更大。”

兩父子同仇敵愾,朱元璋贊許的看了他一眼。

但朱棣其實心中卻隱隱飄過一個想法:“若只是依靠著殘酷的懲罰手段,能否真正的讓吏治清明、官員廉潔?”

唐朝。

同樣被仙畫點名的李世民不自在的清了清嗓子。

貞觀群臣們忍不住也清了清嗓子。

殿內響起了一陣此起彼伏的聲音。

李治:“……”

最終,李世民嘟囔了一句:“怎麽就是偷懶了?這政策明明就執行得挺好的。”

躺平擺爛他聽不懂,但想也知道不是什麽好詞。

李二鳳不服氣。

瞧瞧朕的含嘉倉!

糧食滿滿當當!

還有各州縣的常平倉,不都運轉得好好的嘛!而且絕對沒人敢做出調包和貪墨倉內糧食的事情!

朝廷還節省了一大批保管費,多好!

魏征一看陛下的神色就能大概知道他在想著什麽,嘆了口氣,他站出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