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四)(第2/3頁)

“而且這些人的辦事能力實在是……”幕僚欲言又止。

想也知道,通過這樣謀得職位的,還會是什麽能幹之輩不成?

兩人對望一眼,最後只能愁苦至極的長嘆一聲。

【晚唐時,軍閥割據,混亂不堪。】

【但也有個好處就是世家門閥的力量被再一次的削弱。】

【他們的影響力開始變得微乎其微。】

【這也為宋朝打破世家壟斷,實行更全面的教育以及精英治國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基礎。】

兵荒馬亂,整個城池陷入到一片火海與血海裏。

來不及逃走的世家子弟被粗野小兵從背後一劍捅死。

女眷被劫掠走或者索性自我了斷。

本高高聳立著的門庭轟然倒塌。

刻著姓氏的門牌在火中被燃燒殆盡。

……

唐朝。

李世民也覺得很棘手。

他剛剛看岐王和玉真公主那一段本來覺得還好。

這些來投行卷的書生才子其實就相當於以前貴人府上的門客嘛,

而且他們還只是為了給朝廷辦事才來投,

如果其中有得用之人,這樣的形式也未嘗不可。

但越看到後面他越覺得哪裏不對。

到最後,簡直面如鍋底。

真是豈有此理!

科舉豈能那樣搞?!

這是公然的挖朝廷墻角!

李世民有些失望,沒想到自己的子孫後代居然墮落成了如此境地。

這時候,他才開始思索仙畫所傳遞出來的信息——還是公平!

讓達官貴人和平民擁有一樣的公平!

“嘶~~”我們的天可汗陛下思索的時候揪下了一根胡須,忍不住吸了一口涼氣。

這事兒不好辦呐!

恩蔭和世家不是一碼事兒。

後者是他要拉攏的,但更是他要打壓的。

而前者,針對的是所有的官員,這些可都是給朝廷辦實事的人!

如果不給他們一些恩惠和實在的好處,怎麽可能會跟著朝廷幹呢?

恩蔭制度也是來源於這種心理。

如果說完全撤掉這條路,那就是動了整個官吏階層眼前的飯碗。

除非像是那北宋一樣,除舊迎新,不破不立。

否則,就連李世民,都要掂量一下這個後果。

他看向魏征。

魏征的臉色也很凝重,顯然也認識到了其中的麻煩之處。

李世民忍不住嘀咕道:“仙畫啊仙畫,你真是給朕出了一個大難題啊!”

他決定往下看看再說。

魏晉南北朝。

謝安緩緩坐下,原本的風儀也染上了一絲焦灼,眉間的皺紋可以夾死蒼蠅。

“沒想到,世家居然零落至此……”

那些戰亂的場景簡直讓人觸目驚心。

更讓人覺得戰栗的是,他從中察覺到了一種歷史轟然向前行,凡夫俗子站在面前毫無招架之力的無力感。

該如何破局?

天幕無情,仙畫還在繼續——

【宋太祖趙匡胤本來就是軍鎮出身,他很害怕其他的軍將也學他,所以重文輕武,實行“以文治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北宋,新帝登基。

在禮部官員以及宗室族老的陪同下,他來到皇宮的一處密室。

密室裏立了一塊碑。

負責祭祀的皇室族老肅然道:“官家,此碑乃太祖陛下親立,還請官家記在心中,恪守祖宗家訓。”

新帝肅然行禮,跪拜於前。

所有人遠離。

只剩一禮官以悠長語調恭讀

誓詞:

“其一,

柴氏子孫,

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其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新帝叩首。

【整個宋朝,士大夫或者說讀書人的地位的確很高,而且因言獲罪的極少。】

【就好像蘇軾的烏台詩案,若是放在明清,那肯定是抄家滅族的大罪,好在他生在北宋,也就只被下放,最後還起復了。】

【據說在趙匡胤在位時,有翰林學士醉後思念前朝君王周世宗柴榮,趙匡胤也沒有追究他的罪過,只是擺擺手說他喝醉了,讓他去吧。】

【可見,當時的環境氛圍是很寬松的。】

【而只有這樣寬松開放的環境,文化的發展才能更加蓬勃。】

【陳寅恪就曾經說過,中國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

……

武周。

太平公主嗤笑一聲:“周世宗柴榮,柴氏子弟……”

從小生活在權力中心的她,即使是用自己的腳趾蓋想都能知道,想必這趙匡胤的江山就是從這柴家手中奪來的。

而且,估計奪來的手段應該還不怎麽光彩。

武則天淡淡道:“即便如此,也能稱得上一句大度。”

如此,才能收復那些舊臣的心。

即使是裝的,也裝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