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點石成金的秘密(五)(第3/4頁)

他曾經的老師甚至憤而起身,離席而去: “身為化學家,你不老老實實的待在實驗室裏做實驗,卻玩起了紙牌,異想天開,你以為這些元素會這樣被你擺布嗎?

……

漢武帝劉徹忽然輕笑了一聲,甚至還拍了兩下手。

的確是自信到張狂啊!

雖然他對這什麽周期律的原理並不太懂,但對門捷列夫的行事作風卻是有那麽一些贊賞的。劉徹就喜歡這種自信的天才!

“大漢,就需要這樣的天才。”他環視一下四周, 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得出來的結論,連自己都不相信,那就不必呈到朕面前來了。

“武將也是,出征之前如果連自信都沒有,趁早就給朕滾回家去。”

同一時間,董仲舒正在太學中教導學子。

連這位門捷列夫這樣天才的人,都說終身奮鬥,才成天才。你們,就更應該付出更多的努

力。

帝王和大儒們正在借題發揮,古代的化學家們和方士們卻在如癡如醉的看著他的這張元素周期表,體會著裏面的規律。

這張表格,嚴絲合縫。

雖然用紙牌的方式來揭曉,顯得有些兒戲,但細看裏面的各個維度,卻似乎真的找不到漏洞。

“原來是這樣!”

好像有些道理。

如果說世間所有萬物都是由這裏面的元素構成,而這些元素又有著這樣的規律,那……沈括倒吸了口涼氣。

他身邊的助手好奇的問: 很厲害?

沈括頓了一下: 就好像老子說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樣厲害。這是世間的規律。

而老子還只是意象,是玄妙,門捷列夫的這個規律,卻落到了實處,可以用那些神奇的實驗來證明。

這簡直就是神的領域。

沈括腦海中無限翻騰,他的視線穿越天幕,似乎想要看到更高。

仙畫說這世界上沒有神,但是世間萬物的誕生,元素的排列,卻為何又如此神妙的遵循著某種規律?

這些規律是誰的手筆?

神?天道?

元素周期律之精妙,讓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東西。

像祖沖之這樣的數學家從中看到了數學的規律: “等差數列……數學竟然也在化學中有所體現,真是奧妙無窮。

而文學家們似乎也有自己的見解: 有一排,鋰鈹硼碳氮氧氟氖,從金屬逐漸過渡到石字,再逐漸過渡到氣字。完全可以看出華夏預言的精巧。

即使只是看字,都能知道它們的特性。

就是這些字也不知道是專門為了這個周期表而造還是因為其他?

【門捷列夫是個極其自信的人。這一點從他在表格裏留下的幾個空白格就能看出來了——連沒被發現的新元素都能寫上了,沒點自信幹不出來這事兒。】

【所以,即使被所有人說不行,他也對自己得到的結果很堅持。】

【其實當時有個叫邁耶的科學家也做了一個類似的表格,並且同樣是按照原子量來排列,只是只涵蓋了28種元素,而且沒有去預告新元素的存在。】

【後來,門捷列夫憑借元素周期表享譽世界,邁耶也是很服氣的。】

邁耶的友人後來對他遺憾的說: “可惜了,其實你的周期表和門捷列夫的相比,除了元素少一些之外,區別並不大。

邁耶搖搖頭: “我並沒有他的自信與堅定,不是誰都敢把對新元素的預言放在自己的論文裏

的。

【扯遠了。】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被承認的呢?關鍵點還真就在於那幾個新元素的空白格上。】

【幾年後,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朗發現了一個新元素,他給它命名為“鎵”,並把論文發表了出去。之後,他收到了門捷列夫的一封信。】

布瓦博德朗正在看一封從俄國聖彼得堡寄過來的信。

信中,門捷列夫坦率的道: “您所發現的鎵應該就是我前幾年在元素周期律上所預言的那種新元素‘類鋁。根據我的推測,它的原子量接近68,密度應該是5.9上下而不該是4.7。

我猜,這是您所獲得的這一塊物質樣品還不夠純所造成的。懇請您繼續測定一遍。布瓦博德朗的助手不可思議的道: “他甚至都沒有接觸過鎵,他以為他是誰?”但布瓦博德朗是個很謹慎的人,他想了一下後,道: “我們再提純一遍,萬一呢?”

結果,再又提純了幾遍之後,布瓦博德朗和他的助手發現,鎵的密度真的是5.96而不是他們之前

所得出來的4.7!

整個化學界都震動了。

【感謝布瓦博德朗對科學的嚴謹。】

【門捷列夫和他的元素周期律從此被世人皆知!】

【接下來,1879年瑞典化學教授尼爾森發現了鈧,1886年,德國化學教授文克萊爾發現了新元素鍺。這兩個元素就是門捷列夫所預言的類硼、類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