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江山如此多嬌 (十)(第2/4頁)

【這代表了一個溫暖時代的慢慢結束。】

【那時候終究離咱們太遠,不如來說一說明末的這一次小冰河時期。】

明朝。

被太陽黑子折磨了十幾年的朱元璋沉默了: ….敢情這太陽黑子還是個好東西,還得盼著它活躍點兒?不過,這一兩年,它的確是沒那麽活躍了。他的心頭湧現出一股危機感。大明的滅亡居然和氣候有關系?西漢。

司馬遷熟讀各種史籍,一思索就在腦海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頷首道:“史書中的確有這樣的記載。

而且以他修史的專業角度來看,這樣的描述是最沒有必要杜撰的,沒有意義。所以,商朝時黃河流域可能的確是有大象的。他擡頭看了看天,嘀咕道: 這氣候可真神奇,怎麽一下子就這麽冷了?

落下閎日常與天象氣候打交道,揮揮手道: 這都快千年了,變冷一些又有什麽稀奇。日積月累下來,就是巨大的變化。

民間。

講洋流的時候大家看得似懂非懂,小孩子倒是很高興,光顧著看海底動物去了,此時同樣很高興。

大象!

“我們在學堂學過曹沖稱象的典故!有小童嚷嚷道,然後又帶著點迷茫, 可是現在大象去哪兒了?

他的長輩摸了摸他的頭頂: 凍死了罷。這能直接讓物種滅絕的嚴寒,該有多冷啊。

他們帶著憂心: “慢慢的冷下來倒沒關系,最怕的是那種忽然一下子降溫的天氣。”完全沒有準備,那是要死人的!

【大明吧,這時間點也是有些倒黴。

這次的小冰河時期其實起於元朝,終於清朝,但是在大明達到了鼎盛。】

【有多冷呢?】

【《明史·五行志》上寫“冬奇寒,河凍數日不解”,這說的是南京。大家都知道,零度的話就是冰點,但是一般整條河要凍住並且維持數天的話,這溫度最起碼得要零下十五度再往下。】

原本奔流不息的長河現在卻仿佛被按下了靜止鍵,成為了冰河。

河邊的樹上也全是霧凇。

這原本是北國的風光,此時卻發生在了京杭大運河的江南段。

整條河都結成了厚厚的冰塊,船只無法通行,沿途的官府沒轍,只能征召了附近的民夫來鑿冰。穿著不算厚實的民夫們手上握著工具,正在鑿著冰面。

他們的手上生著凍瘡,鑿兩下就需要把手放到嘴邊呵兩下,臉上被冷風已經吹得神情麻木淡漠。

【再往南一點,嶺南地區。現在要是廣州下個雪,市民們保準得堆個小雪人放冰箱裏保存起來,

能留到第二年再看,多稀罕呐!】

【但據《廣東通志》裏記載,公元1506年也就是正德元年,廣府瓊州——瓊州就是現在的海南,那時候歸廣東管——瓊州千裏飄雪,積雪達到了數尺之厚。】

【古代就這裏不好,這些史料數據都不夠精確。但大致也可以推測,不說一米,積雪四五十厘米肯定是有的。】

【那可是海南啊!不是東北啊!】

瓊州縣的百姓們早上想要打開門,卻發現那雪從門外直接堆進來了,連出門都難。遠處響起一陣陣的呼聲,那是被暴風雨掩埋住了房屋,正在喊救命。好不容易出來了,往海邊一溜達,好家夥!

連近海的浪花都被凍了起來,還維持著往前翻湧的姿態。漁船、莊稼、房屋、死傷者……瓊州縣陷入到災難之中。

“瓊州!”天幕下的人們瞠目結舌, 是瓊州?

有商人哆嗦了一下,仿佛酒樓外的寒氣鉆了進來, “瓊州我去過呀,那地方可熱了!而且一年四季都熱,當地的土人直接袒胸露腹,十分不雅。

“乖乖,連瓊州都下雪,這得是有多冷啊!”

古代流放官員為什麽流放到瓊州,不單單是因為它遠,還因為它熱啊,瘴氣橫生,熱毒強大。

商人想起當地的土人,心裏一咯噔,搖搖頭: “他們沒有過冬的習慣,若是忽然天降大雪,恐怕……

他不用說什麽,在座的各位都是知曉世事的人,立刻明白了過來。一時間有些沉重。

明朝。

朱元璋險些跳了起來: “這小冰河時期居然如此冷?!”

現在金陵的河可凍不住,最多就是表面結一層薄冰,但無法站人。

朱棣眼眸轉深: “北地的河,也只有遇到嚴寒,才能堪堪能凍住讓兵馬渡江。”連金陵都比北地要冷,可想而知。

雖然知道是百年後的事情了,但朱元璋依然有些焦慮。

他本來就是很會攬事兒的人,不然又怎麽會自己就把整個政事堂的活兒給幹了呢,這時候又習慣性的陷入到了思考之中。

該怎麽預防?

在一旁的朱楠倒是若有所思: 父皇,皇兄,有一樣東西一定要大力推廣種植,然後做好育種。

朱棣看向他,腦子裏靈光一閃,像是想到了什麽。朱棣已經說了出來: 棉花!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