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江山如此多嬌(六)(第4/4頁)

暴雨來臨,將最上層的黃土不斷地沖刷到河中。

原本碧綠的黃河在流出黃土高原之後,已經變得渾濁不已,真正成為了一條黃色的河流。

【大量的泥沙堆積在河底,河道又只有那麽寬,於是河水的水位也只能跟著變高。到了中下遊的時候,黃河很多河段都是高於地面的。而且這個情況不是近代才有,西漢的時候就有了。】

【當汛期一來,洪峰沖垮了大

壩,人力又無法讓它恢復的時候,那這些彌漫在外的洪水自然就會尋找其他的出海口。】

路小柒用動畫生動的展示了地上河的概念。

平地起堤壩,但堤壩裏的河面實際比附近的房屋還要更高。一旦決堤,就是滅頂之災。

黃河原來上遊如此清澈!

黃河下遊的人失聲喊出來。

在他們有生之年,就沒有見過這麽清澈的黃河,也沒有這麽的幽靜。則簡直就像是兩條河。

“都怪那黃土高坡。”下遊的人忿忿不平道。

讓黃河水變渾不說,還讓他們這些生活在下遊的人一遇到下雨就提心吊膽。誰一生中沒經歷過幾次黃河的洪水?老人們開始講古,甚至有人開始流淚。明朝,黃河邊。

潘季馴的助手生出一個疑問: “大人,看地圖,黃土高坡位於中上遊,但為何在中遊的時候不堵,反倒是每每在下遊的時候才泛濫成災?

潘季馴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和黃河打交道很久了,對黃河的每一道灣都清楚。

你可還記得仙畫之前顯示的地形圖?潘季馴很快就想到了答案, 那三級階梯的地形,黃河自西向東,從地勢高的地方沖下來,速度快,力量大,泥沙自然也就跟著下來了。但是到了下遊,地勢開始平緩……

助手也是聰明人,立刻道:“我明白了。”

他又苦惱: “如此復雜,該如何治理呢?”

潘季馴擡頭看向天幕,眉頭緊鎖,腦海中卻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了剛才的黃土高原,自言自語道:……難道也先從治理黃土高原開始不成?

【當然了,還有一些是因為戰爭,人工把堤壩給扒了。南宋和蒙古打仗的時候扒過一次,金國和蒙古也扒過一次。】

【最近的一次,1938年花園口被扒了一次,死了八十多萬,受災一千多萬人口,直接導致了黃河奪淮,被人為徹底改道,並且造成了一片廣闊的黃泛區。】

1938年,花園口。

不要有任何顧慮,堅決去幹!

他們在工程人員的指引下埋下炸藥。

旁邊的老百姓遠遠看著,臉上帶著狐疑的神色,最後還是忍不住壯著膽子上前: “你們是不是想要炸毀這一片堤壩?萬萬使不得呀!

士兵拿著長槍將他們逼退,呵斥道: “軍情機密!怎麽能告訴你們這些平頭百姓?趕緊往後退啊,不然別怪我不客氣!

百姓們唯唯諾諾的往後退。

聰明機警的那一波,已經轉回家去打算收拾好行李趕緊走。當天傍晚,轟的幾聲巨響連續不斷的傳來,煙塵彌漫四散。花園口的大堤被炸出了一個缺口。

這場炸堤行動持續了整整兩天,他們還嫌不夠,又調來了大炮對著堤壩不斷地發射,最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長達七八米的巨大缺口。

黃河水翻湧著從這個缺口裏奔瀉而出。

第二天,暴雨開始了。

從決堤口出奔湧出的黃河水更是肆無忌憚,肆虐四周,整個周邊都成為了一片澤國。

根本不知情來不及逃的周邊百姓們被洪水沖走,即使是苟活著的也家人離散,財產盡失,耕地和房屋都被完全淹沒。

浮屍遍地!

這場人禍淹沒了河南、安徽、江蘇三個省的大部分地區!

決堤的缺口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幾乎一大半的黃河水都從缺口走了,反倒是原本的河道逐漸枯竭。

黃河被徹底的改道了!

七年後,內戰開始,始作俑者又惦記起了黃河:

“要是讓它重新回來故道,那我們就可以用黃河將他們的解放區分開,不能互相支援。而且還能讓洪災消滅他們的軍民。

妙啊!此法可用。

於是,1947年,花園口的決口被堵上,黃河回到故道,故道下遊的數百個村莊被淹沒,上百萬人失去了剛剛開墾出來不久的新家園。

而黃河改道流經的那幾年,只留給河南、安徽和江蘇大部分地區厚厚的一層沙土,土地變得貧瘠不堪,完全無法種植。

【這片區域,解放後經過多年的治理種植條件才有所好轉。】

【這才有了淮海戰役,百姓們寧可冒著槍林彈雨的危險也要推著小推車去支援我軍前線的故事。】

【常凱申再怎麽努力寫日記,也抹不去這份足以讓人開棺鞭屍的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