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上可九天攬月(八)(第3/4頁)

“是不敢,不是沒有。”劉徹歪靠在榻上,臉上似笑非笑,然後表情一斂,正色對落下閎道:落下閎,你放心,這次你放手去做,朕絕對不再聽信其他人的胡言。

但是!朕要看到的是,比仙畫中還要更準的《太初歷》!你,可能做到?

現在大漢的情況和之前相比完全不同。

用這一套想讓民眾覺得大漢是天命所歸,好像已經行不太通了。

那就索性不用了。

落下閎愣了一下,隨即大聲回答: “微臣遵旨,必將竭盡全力!”

他有些興奮,仙畫給了他很多新的角度和靈感,他完全可以將《太初歷》制定得更加的完美。劉徹滿意的點點頭。

隨即在心中唏噓不已,眼睛也眯了起來,幽深晦暗。

哎,開民智之後,這皇帝是越來越難做了。如果要他選的話,還是以前那樣比較輕松順心。他看向天幕,搖搖頭。

可惜呀!

【當然,除了這點之外,《太初歷》依然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也最完整的一部歷法。】【在漢武帝之後的朝代,修歷也成了一件重要的甚至是常規的事情。】

【漢成帝時期的《三統歷》、東漢劉洪編著的《乾象歷》都是很有名的歷法。但,第二次歷法改革,還是得看南北朝, “人形計算機”祖沖之的《大明歷》!】

祖沖之伏案工作。

在他的案幾旁,堆疊著的計算草稿滿滿都是,好幾尺的高度。他親自計算圭尺和儀漏的各項數據,從不假手於人。

【《大明歷》改革了閏月的設置,把本來每19年設置7個閏月改成了每391年設置144個閏月,更加的精密。而且,祖沖之還在《大明歷》中引入了“歲差”的概念。】

【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在運行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宇宙裏其他天體的吸引,因此隨著時間的拉長,自轉軸會發生一點變化。這也就導致了太陽位置的一點點小變化。】

【歲差這個概念,是由晉代的天文學家虞喜首先發現的。】冬至那一天,虞喜在正午的時候慣常來到高處觀測天象。太陽正高高的懸掛在天空之上。

虞喜看著看著卻覺得有點不太對勁。

他對旁邊的書童道: “你有沒有發現太陽的位置和前一年冬至時的位置是不一樣的?”似乎偏移了那麽一點點。

書童茫然。

虞喜決定,等到明年的時候再來看一遍。

第二年,他發現太陽的位置真的又偏移了一點。

虞喜回去翻了大量的史書,又做了大量的計算,欣喜的對書童道: “堯帝時期,冬至的時候太陽在昂星之中,到現在兩千七百多年,太陽卻到了東璧星附近。這就是歲差累積而形成的啊!

鏡頭一轉,太陽運行的黃道環形軌跡圖出現在了仙畫裏。

每走一周,太陽的位置的確會往後移那麽一點,並不是每次都會定點在同一位置。

天幕下的老百姓們忍不住在天空中尋找太陽的蹤跡。

當然,此刻是夜晚,肯定是看不到的。

原來,太陽的位置竟然是會變的啊!他們從來沒有發現過呢。

有對星宿比較懂的人聽明白了虞喜的意思,指給那些人看: “看到

沒,昴星在這裏,而東璧星在這裏。兩千多年只是移動了這個距離,那咱們年復一年的看,肯定是看不出來的。

大家了解之余,又對天文學家的眼睛感嘆起來: “他們的眼睛也太厲害了,一點點都能發現。”“要不怎麽說,人家是吃這碗飯的呢。”

南北朝。

祖眶高興極了: 父親,真的講到了您的《大明歷》!

而且評價還頗高,這下他們再也不怕戴法興之流的刁難了。即使皇帝還站在他們那邊,世間的人也會明白父親的成就和苦心。

祖沖之顯然也是高興的。

但他依然贊嘆了一句虞喜: 虞喜發現歲差,也可以說是開創性的。他很高興虞喜也可以仙畫留名。

【為什麽古人要研究歲差?因為太陽的位置決定了節氣,歲差的日積月累會導致節氣的推遲,而節氣決定了農業生產。】

【祖沖之算出太陽每45年零11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會退一度。這個數值不是很準,但是《大明

歷》是第一個參考了歲差值而制定的歷法,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後面的歷法也都延續了這個做法。】

【但相比於《太初歷》的順利, 《大明歷》卻是命運多舛。】戴法興和祖沖之在朝堂之上唇槍舌劍。

戴法興道: “大明歷誣天背經,咱們祖先自然制定了歷法,那就應該萬世沿用,哪有改來改去的道理?你這是大逆不道之舉!

祖沖之直接把古代的文獻和多年來自己親自觀測的證據甩了出來: “舊的歷法不精確,難道還應該一直用下去不成?如果你說《大明歷》不好,那你就拿出確實的證據來。如果證據確鑿,我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