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後續(二)(第3/4頁)

另外自然就是嘉獎有功的將作監工匠們。工匠們自然喜不勝喜,謝過聖恩。

從將作監出來後,李世民對著李治感慨: “朕記得,列文虎克做出那顯微鏡之後,就連那什麽英國皇家學會都把他列為上賓,還授予了極高的榮譽。

而他的這些工匠們,只是得了封賞就高興得不得了。

總覺得有哪兒不對。

李治猶豫了一下: 父皇,這還是不一樣的。咱們都是根據仙畫所說做出來的……

李世民知道他的意思,笑了笑, 但如果沒有仙畫,大唐即使有這麽的工匠,做出來了這樣的東西,恐怕也不能得到如列文虎克一般的對待。

他看向天,看著大雁北飛,如呢喃一般的道: 所以在一千多年後,他們才會趕超華夏。李世民轉過頭: 所以,雉奴,必須要改。即使在朕這一朝改不完,在你那兒也要改完。他們不能給子孫後代留下遺禍。

李治怔然,忽然有些被托付重任的壓力,忽然又有些鼻酸,最終低聲卻又堅定的道: “是,父皇!

一陣雲將陽光擋住了一半,宮墻的影子投映下來,正好罩住兩人的身影,沉郁凝重,但是一陣風吹過,雲朵四散,陽光又復照下來,宮道之上又多了敞亮光輝。

就像這世事一般。

宋朝。

趙匡胤正在軍器所的火藥作試驗場觀看他們新研發出來的火器。

自從有了方士的加入,這火器的研發可以

說是一日千裏,什麽霹靂火球、蒺藜火球、突口,雖然還達不到仙畫中那樣一拋出去就直接炸毀城墻的地步,但是效果也很能讓對手驚懼。

趙匡胤看得連連點頭,喜笑顏開,立刻封賞了眾人,又讓管事的將領和官員將所有的技藝都看好,決不許流露出去。

而回宮的路途中,宰相趙普又遞過來了幾個好消息。

一個是在南邊造的寶船已經鋪完了龍骨,再過個一兩年估計就能下水了。這樣,北宋的使者就能去探訪其他的陸地和島嶼了。

一個是,長安的宮城已經修整得差不多了,同樣再過一年就可以遷都過去。

因為本身的規劃就比較小,趙匡胤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大興土木,只想著立刻搬過去,於是這建造的速度也就快得很。

和宮城一起規劃好的還有一所大學、一所醫院。

還有一個是有幾家牧馬監遞過來好消息,他們利用從西域那邊搜羅過來的名馬,培育出了一批很不錯的良馬,已經選了幾匹送上汴京來讓官家好好看看。

趙匡胤連道了幾聲: 好,好,好!

這自從有了仙畫後,他最提心吊膽的就是要避開上輩子宋朝的命運,先是遷都,然後是育馬,這些事情是絕對絕對要放在心上的。

如今事態的發展早已經和仙畫透露的歷史偏離了十萬八千裏遠,他自然高興。

回到宮裏後沒幾天,從松江那邊又送來了一個消息,之前種下去的棉花真的豐收了!而且,有人

做出了這“黃道婆織機”。

那棉花和織布機就放在宮殿裏頭呢,工匠給趙匡胤和眾大臣演示了一下,大家都嘖嘖稱奇。自然是要論功行賞,可是到了封賞那做出織機的人時,卻犯了難。因為那人,竟然是一個青樓女子!

“據說原本也是家道殷實,學過刺繡織布的,只是後來家道中落了就淪落風塵。”

自從那期仙畫後,各家青樓的生意慘淡,以至於一些妓女們甚至要另尋出路——朝廷同樣不允許官員狎妓了,他甚至還想過是不是要仿照後世那樣直接勒令所有青樓關門結業,但卻被大臣們反對。

反對的理由是,那這些原本就還在青樓裏待著的妓女要送到哪裏?

要以什麽為營生?

趙匡胤一想,

這事千絲萬縷,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便不再提這個事情。

但即使沒有朝廷的禁令,民間的男人們或是出於懼怕或是出於反省,去青樓的次數也都慢慢變少了,這原本一到晚上就人潮湧動的花柳巷,客流竟然生生的少了一半。

於是,好多家青樓倒閉,一些妓女從良了,一些青樓改成了酒樓和看百戲的場所,生意倒也還能撐上一撐。

這做出織機的女子就是這樣,趁這個機會給自己贖了身,也未嫁人,入了道觀當起了道姑。她天資聰穎,看到當地的人都在種棉花,改良織機,只花了三四個月就把原本的一些難點給解開了,然後才有了這擺在眾位大臣面前的黃道婆織機。

“封為縣主吧。”趙匡胤沉吟一下後道。

大臣們面面相覷,縣主再往上可就是郡主了,這封號著實不低。可這是外命婦的封號,之前有這封賞的,要不是父親有功,要不是丈夫有功,而這女子卻無父無夫,僅靠自己拿到了縣主。

雖然按理來說她的功績也值得,但怎麽琢磨起來就是這麽別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