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盤點十大名醫,長壽的秘訣(十二)(第4/5頁)

【就這樣,錢乙就當上了四品的太醫丞。他的這一劑‘黃土湯’也成為傳奇。中醫典故裏有兩個用泥土來治病的方子很有名,一個就是錢乙的灶心土,另外一個是井底泥,用來外塗火瘡。乍一聽覺得有些無厘頭,UP主也不是很懂那些陰陽五行啊之類的很形而上的東西,只是翻了翻資料,正好看到《自然-化學》期刊上的一篇文章,那就是泥巴裏含有一些獨有的微生物和菌類,偶爾吃土可以改善腸

道菌群。】

【那似乎也能說明這兩種泥巴用來治病也是有其科學原理的,可能就是他們裏正好就蘊含著相應的微生物與菌群。就像現在拉肚子一般吃蒙脫石散,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觀音土一樣。】

【說回錢乙,他這太醫也沒當太久,一個是因為他自己身上有痹病,發病的時候渾身虛弱無力,一個可能是因為他還是想要回到民間行醫。畢竟作為對醫術有追求的醫生,給大眾看病肯定比成為誰誰誰的私人醫生要更好。】

【回到老家之後,他就在家著書。因為痹病

也不外出,只在家接診。據說他家門口的巷子,永遠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這段時間裏,他也將自己的經驗和病例整理成為了書籍,寫下了《小兒藥證直訣》三卷、《嬰孺論》百篇、《錢氏小兒方》八卷。】

得了痹病的老年錢乙,走路已經不是很利索,即使外出也要依靠兩人擡的軟轎。所以他也極少外出,日常就是伏案著書。

而在錢府外,官家正略帶為難的婉拒邀請錢乙上門看診的病患:“我家老爺現在走路不太方便了,已經不外出看診了。

病患只能失望而去。

官家將這件事情告訴錢乙。

錢乙嘆口氣:“他們也不容易。這樣吧,每旬三天,我在家設醫堂開診,不管老少男女,讓他們來這裏排隊看病吧。

官家將這消息放出去,開診日的時候,錢府的外面總是圍滿了人,這裏面又以抱著小孩子來看病的居多。

痹病啊……錢乙若有所思。

友人擔心的看著他。

錢乙灑脫一笑:“我現在身體並無不適。且既已知未來,那之後自然可以回避。”之前那皇甫謐不也是痹病嗎?

錢乙尋思著,或許自己還應該好好的研究一下金針之術,到時候為自己紮起針來也方便。

【可惜的是,錢乙的這些著作,目前流傳於世的只有《小兒藥證直訣》,由他的學生閻季忠整理,其余兩本都已經在後續的戰亂中遺失。】

【《小兒藥證直訣》是華夏最早的兒科專著,比西方的第一本兒科著作要早了整整三百余年!】

【一生將重心都放在了小孩子身上,還奠定了中醫兒科的基礎,錢乙被稱為“中醫兒科鼻祖”他登上華夏古代十大名醫榜,實至名歸!】

【錢乙死的時候八十二歲。】

【他雖然年少遭遇了不靠譜的原生家庭,但是之後的人生可以稱得上是順遂平和,和之前的幾位相比甚至少了一些波瀾,聽上去似乎沒那麽傳奇激蕩。但這樣的人生,才是世間大多數人都向往的人生啊!】

友人一聽錢乙死的時候八十二歲,頓時收回了自己的同情。轉而問他:“可有何養生之法?”

錢乙啼笑皆非,他現在還年輕,還沒到研究養生的時候,只能說:“等我琢磨出來,一定告知於你。

南宋。

宋慈的同窗之宴還在繼續,只是大家都在看仙畫,安靜了不少。

有人看到這兒就笑道:這錢乙的人生與前幾位相比,的確是無趣了不少。有人問他:“那讓你選自己想過的人生,你想選誰?”

華佗遇到了史上著名醫鬧,被人砍了頭;張仲景遇上了建安大瘟疫,族中傷亡過半;皇甫謐雖是天才,但身體也堪憂,甚至一度痛苦到要自殺;葛洪,甘於清貧隱居,但是五胡亂華那時代可不是常人能待的。

想來想去,竟然只有孫思邈與錢乙,相對順遂。但孫思邈歷經的亂世也很多。那邊爭得不可開交,同窗好友笑問宋慈:“惠父如何看?”

宋慈勾起嘴角,輕笑搖頭,對身邊同窗好友說道:“見過了刑獄,現在只覺得,世事無常,能夠順遂平和的過完這一生,已經是這天下最為難得,最應該珍惜的事情。

更別提,錢乙這一生成就斐然,名垂青史。除了少年時期的不如意,他真可謂是被上天垂愛。宋慈想著想著,竟然都有些羨慕他了。

【再說回兒科。】

【古代的兒科難,現在的兒科其實也很難。有很多原本的兒科醫生選擇轉到別的科去,因為兒科的病症實在是要更麻煩,工作壓力更大,而且還需要經常面對一些胡攪蠻纏的家長。之前有個統計,

說是1.5萬兒科醫生大逃離,可見現在兒科面臨問題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