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盤點十大名醫,長壽的秘訣(二)(第2/5頁)

不過,他雖然不是貪圖名利之人,但看到後依然心裏如同吃了飴糖一般舒服,笑呵呵的道: “的確是為師年輕的時候。

現在想到在長沙當官的那段時間,張仲景不免有些懷念,也有些惆悵。那時候,疫病還未起....

他打起精神,轉而提筆在紙上寫下了自己剛才診脈時的發現,免得待會兒忘記。一邊忙碌一邊抽空看兩眼天幕。

【就這樣,來找張仲景看病的人真的就慢慢多了起來。身為官宦,卻能夠放下架子為貧苦老百姓看病,長沙的老百姓都非常的感激和擁戴他。】

【現在咱們都會說坐堂大夫這個詞,其實就是從張仲景這裏傳下來的。】【咱們現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也和張仲景有關。】【那就是冬至吃餃子。】

【話說張仲景在長沙當了那麽些年的太守,覺得當官還是沒意思,他還是想要走遍天下給老百姓們看病。於是他辭去了太守的職位,回到了自己的南陽老家。】

中年張仲景站在船頭,看著河邊的景象。

每到一個城池碼頭,他就發現民生凋敝,愈發淒慘。入眼所及之處,百姓們穿著破破爛爛,在寒風中只能抱成一團。

“這些年的冬天好像是越來越冷了。”他向弟子感嘆道。

弟子稱是,道: 以往要到一兩個月之後才這麽冷,今年肯定又是一個寒冬。張仲景眼中帶著悲憫之色,嘆了嘆: “寒冬啊……”不知道又要死上多少的人。

【南陽那時候冷啊,東漢末年也就是三國初期的時候戰亂頻發,老百姓們也沒辦法踏實的種地生活,日子都過得特別的苦。張仲景回來後看到很多人饑寒交迫,衣不蔽體,手腳都生了凍瘡,甚至連耳朵都凍爛了。他心生憐憫,思考了很久,有什麽東西可以既能治好他們的凍瘡,又能讓他們飽腹呢?】

【還真讓他想出了一個方子。】

【他讓自己的弟子們在南陽東關支起了醫棚,然後自己花錢買了大量的羊肉、花椒和一些驅寒的藥物,放在一口大鍋裏慢慢的煮。等到羊肉和藥材都煮爛了,就撈起來做成餡包在面團裏面。因為像

耳朵,所以也被稱為“嬌耳”。】

棚子前擺著兩口熱氣騰騰的大鍋。

一股藥味和辛香味兒在空氣中蔓延開來。

有瑟瑟發抖,臉色青白的乞兒和貧民在棚子前輕聲問: 這真的不要錢嗎?可以免費吃?可以,不要錢。”張仲景的弟子笑呵呵的道, ”我師父免費施祛寒湯,每人限一碗。

旁邊有仆婦將鍋中的羊肉和藥材撈起來放在案板上,當當當當的剁碎,然後用面餅包住。這是她主家張神醫想出來的辦法,羊肉貴、藥材不抵餓,加一點面餅的話就能讓人吃飽。

她一開始包的時候還有些生澀,到後面越來越熟練,甚至包了幾個月牙形出來。

給!仆婦盛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給一個七八歲的小乞兒。

這麽小的孩子,要是沒有這碗湯,可能就在城墻根兒下被凍成僵僵的了,活不過幾個晚上。小乞兒喝下藥湯後,只覺得原本被凍僵的身子一下子就暖和了過來,眼睛都笑得眯起來了。

好吃!

“我知道,嬌耳就是餃子!”百姓中有小孩兒喊了出來。她轉向自己的父母: “娘,明天吃餃子可以麽?”忽然就有些饞。

婦人本有些不舍,但此時寒風刮過,將小丫頭凍得打了個寒噤,她趕緊將女兒抱在懷裏道:“吃!明天娘就去買點羊肉和花椒,咱們也吃羊肉餃子。”

她沒怎麽讀過書,也不認識張仲景,但能被仙畫記住的肯定不是凡人。他說這個能祛寒,那就肯定能祛寒。

馬上安排!

也有大戶人家,看了後生出今年冬至也要學這張神醫在城外設義棚布施祛寒湯和餃子的念頭,廣結善緣,也給自家博個好名聲。

東漢嶺南,張仲景的所在之處。

在前廳躺著的病人們也能看到仙畫,感激涕零: “張神醫不僅醫術高,而且心腸也好。”

像他們這樣的病,尋常藥鋪大夫是不敢收的,而張神醫不僅敢收,還免了他們的診費,只出了

一些藥材錢。如果沒有他的話,自己的下場恐怕就是被破草席一卷,直接扔在亂葬崗上。

而也有人關注了天氣的變化——

原本和老友正在弈棋的李時珍看到這兒,忍不住問:“我怎麽覺得,咱們這兒好像一年也比一年冷了?

老友撫須點頭: 這兩年冬天,找來看風寒和凍傷的是越來越多了。

還有草藥,李時珍皺眉, “我走遍天下,草藥的收成這幾年也愈發的不如以往了。可別再繼續冷下去了。

李時珍想起張仲景所在的東漢,忽然就有些憂心。

【嬌耳就是餃子的雛形。這湯呢,就叫做“祛寒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