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農業大學之旅(九)(第2/5頁)

“真是個好東西啊。”女人感嘆,眼裏流露出渴望。

“棉花當然是個好東西。”金陵皇宮裏,朱元璋嘟嚷一聲。

不然他能特意下令讓全大明的百姓都種棉花嗎?每戶人家若有五到十畝的田地,就需要拿出半畝來種棉花,若地更多,則要種更多的棉花。

就是為了讓百姓們不再受他當年寒冬裏瑟瑟發抖只能埋在草堆裏的苦。北宋。

趙匡胤看了看自己身上穿著的疊布衣裳,笑了起來:“這可不巧了嗎?”

他身上的衣服就來自於崖州上貢的疊布,用吉貝,也就是仙畫所說的棉花制成,比絲綢粗糙但並不紮手,而且保暖性要更好。只是崖州白疊布的出產不多,似乎很少能在民間見到。

趙匡胤陷入沉思,要不要跟著後世的腳步,在民間大力推廣棉花?再往上到唐朝。

李世民看著宮人從禦花園裏剪下來的棉花,再示意其傳給眾老臣們觀看。

原來棉花就是吉貝。高昌那邊的確是用吉貝……棉花來織布,織出來的細線柔軟非常。

但這細蝶只作為貢品,民間是很少見的。而且彩色極少,白色居多,因此也被稱之為白疊布,完全沒有後世那麽多的花樣。

李世民略有慚愧:這棉花朕是知道的,在禦花園中久有栽種,只是從未想過要向民間推廣。

司農寺卿李瑋立刻彎腰道:“陛下若如此說,臣等亦有罪。”

這可是他們的管轄範圍。

於是,殿中又上演了貞觀朝常見的君臣相惜之景,最後李世民對李瑋和眾臣道:“朕有意在司農寺中設一農學院,眾卿以為如何?

司農寺主管農桑一事,將農學院設在這裏也不是設在太學,就說明陛下有意先將此與傳統的讀書育人一事隔開。

是為了減少異見攻擊還是以後就各部專職其事?比如工部也可以設個工學院……眾臣們心思翻飛,卻不約而同的躬身:“臣附議。”李世民欣慰的點頭。

還是仙畫的威力大,只

要不是忽然一下子邁出特別大的步子,一般沒人反對。而秦漢。

始皇帝嬴政和漢武帝劉徹還在各自拉著武將們商議,咱們是不是得早點把南邊給打下來?順便再

往南一點點。

這海南還真是寶地呀!

【漂亮國人之前攻擊我們就選擇從棉花入手,因為他們特別知道棉花的重要性,他們當年國內的南北戰爭,本質是為了解放黑奴嗎?不是,別聽他們往自己臉上貼金,那只是順帶的產物,本質就是為了棉花。當時美國北部是以工業為主,南部都是種棉花的大莊園。林肯認為要以發展工業為主,要提高關稅,貼補工業,那南方的大莊園主們就不樂意了,你要提高關稅,那勢必別的國家也會提高關稅,那我們的棉花出口還咋搞?你這是要犧牲我們的利益啊!於是,他們就要求要獨立,於是,南北戰爭就開始了,最終以掌握了工業和軍事力量的北方獲勝。】

【由此可見,棉花的經濟利益有多大,可以直接挑起人類戰爭。】

【棉花由南北朝時期從印度傳入到華夏,因為喜強光,一開始只是在新疆和西南邊疆等地大量種植,到了元代的時候,棉花才推廣到了江南地區。】

【“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松江那時候的棉紡織業冠絕天下。】①

在陽光下,潔白的棉花連成片。

無數的農人在緊張的采摘棉花,而穿著長衫的商人就在田埂旁等著看剛被摘下的棉花,著急立刻運走。

長勢好的棉花田邊甚至圍了好幾個商人,形成了哄搶之勢。

松江城中,每個人都行色匆匆。

隨便在路邊推開一戶人家的門,就能看到家中的女性正在紡著棉紗。從六七十歲的老嫗到六七歲的小丫頭,沒有一個人閑著。

明朝徐光啟在京城看著仙畫,心思卻飛到了自己的松江老家。松江的棉布聞名天下。

若是現在自己此刻在松江,晚上都還能聽到周邊四鄰隱約傳來的機杼聲,尤其是收棉的季節,都得趁夜紡布。

這也是松江一帶百姓富庶的原因。

不過,他想起家鄉傳頌的一首歌謠:“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松江能有今日之成就,都得感謝一位老嫗。像是洞悉了他心中所想,仙畫也同時提到——【提

到棉花,提到紡織,有一位不能不提到的人,那就是黃道婆。】

【黃道婆是宋末元初的松江人,從小因為家貧被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被人欺壓還經常被人毒打,日子過得非常的苦。她也是一位很有覺醒和抗爭意識的女性,日子一久,她覺得沒法過了,就偷偷的逃了,最後來到了海南。剛剛up主也說了,棉花當時就是在海南有大範圍的種植,所以那邊的紡織技術也更先進。在海南,黃道婆就居住在黎族和臨高人周圍,學習了他們用棉花織布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