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農業大學之旅(八)

【建國初期的玉米,產量大概是一百多斤,比麥子略好,和水稻齊平。和我們想象中的玉米畝產動輒七八百斤的印象完全不同。】

【玉米的育種栽培史上,有兩個人至關重要。一個是漂亮國人華菜士,是個農民,另外一個是我國的李登海,也是個農民。李登海就是看到了報紙上關於華萊士研發出高產玉米的報道,大受震撼,才決心自己也要研究玉米。】

“快看看報紙,說是有個叫做華菜士的美國人,發明出了一種高產的玉米,說是每畝能夠達到1250 公斤!

青年李登海將報紙搶過來:“我看看。”

看完之後,他喃喃道: 咱們現在的玉米也就才一百多公斤,這差了十倍啊!

又沉默了半晌,青年李登海忽然擡起頭:“你說,咱們也搞個高產玉米咋樣?”

同伴嗤之以鼻,以為他瘋了:“你搞?我搞?就憑咱們這幾個農民?醒醒吧!”

“那華菜士不也就是個美國的農民嗎?”有著倔脾氣的李登海不服氣,“這美國農民能辦到的事情,中國農民怎麽就辦不到了?我還真就要搞個高產玉米出來給他們看看!

霍去病停下了自己揮舞的銀槍。

汗水滴在地面上。

“好,有志氣!”他忍不住贊揚道。

別人能辦到的事情,自己怎麽就辦不到了?

匈奴人能夠在馬背上征戰,他大漢的男兒怎麽就不行?

就是懷抱著這樣的不服氣和不甘心,他才日復一日的精煉武藝和騎術。

就是為了有朝一日一定要讓人看到,不只是匈奴有天兵天將一樣的騎兵,他大漢也有!

【李登海只有初中學歷,在家務農,進入了當地的農科隊。可以說他和之前說的袁老李老他們的起點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李登海心裏明白,只有學習才能讓自己進步。他向書本學習,向有經驗的內行人學習,向實踐學習。後來,他終於得到了去萊陽農學院深造的機會,並且用一年的時間哨完了四年的課程!也是個狠人。】

青年李登海買了大量的書籍。既然自己沒文化,那就多學習。

別人種地結束在田埂上嘮嗑,他在抓緊時間看書。

別人晚上回來偷閑打牌,他還在

努力的看書,一直到後半夜。有一次甚至因為太過疲累而差點讓煤油燈引起了火災。

《遺傳育種》、《土壤肥料》……這些大部頭的專業書籍,就憑著他這樣自學竟然也一點一點的啃了下來。

為了加快育種步伐,他和同伴坐了八天八夜的火車趕往海南。

在那裏從一無所有白手起家,自己砍樹枝建窩棚,自己找土地,在40度的高溫下進行玉米的試驗播種。

條件異常艱辛。

看到這麽多的書,將這間看上去就很簡陋的房屋堆滿了一半。

就連最迂腐的書生都不能說,這不算讀書人!

如果博覽群書是讀書淵博的標準的話,那他絕對算得上是學富五車。

也因此讓更多的古人認識到,農業真的是一門學問,是要讀書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十幾年的時間裏,李登海在海南先後培育出掖單2號、掖單8號、“掖單6號”等高產品種,其中掖單2號的畝產量達到了903.6公斤!創下了我國春玉米的最高產量,為我國累計增產42.4億公斤。後來,他研發的出的直玉米,畝產量更是達到了962公斤。05年的時候,他所研發出來的玉米新品種畝產達到了1400多公斤,刷新了世界紀錄!】①

海南那小小的育種基地,終於慢慢的擴大成為了一整片。

它嶄新、整潔、現代。

在這裏的試驗田裏,玉米被栽種得密密麻麻,盡情享受著陽光雨露,在風裏面舒展著自己的枝葉。

【李登海還有一個稱號,那就是中國最有錢的農民。】

【因為他創辦的種子公司上市了,為他帶來了幾十億的財富。】

一張榜單出現在天幕上,上書《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

鏡頭從第一名一直迅速的往下拉,將李登海的名字放大。

顯示家族財富43億元,排位第668。

43億!

劉徹驚到要一掌擊到自己的椅背上。

雖然不知道後世的錢用的是什麽計量單位。

姑且就算他43億銖錢吧。

那也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使他貴為皇帝,也要為之咋舌。

而這也的數字在後世竟然只能排在快七百位!

後世的商人究竟多有錢?

而桑弘羊想到的是,後世的商業究竟有多發達,才能造就這麽多豪富?

他是商人之子,最明白商人在如今所受的限制甚至是所承受的鄙視。

說不羨慕是假的。

只是,不能說出來。

【有人可能說,他居然還靠這個賺錢?為什麽不像袁老一樣把種子全都無償的貢獻出來呢?這樣才能更好的造福天下不是嗎? UP主只想說,行了,你們可別玩道德綁架這一套了。只要是正規合法的經營,通過自己的智慧來賺錢,丟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