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畝產千斤的秘密(四)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裏有一支流派叫做“農家”,他們提倡的是“君民並耕”的思想。但想也知道,這樣的思想肯定不會被君主們所采納,到了先秦後期,農家已經悄然退出了政治舞台。】

鹹陽城中。

李斯冷笑一聲,想起了自己曾經學到過的一些關於諸子百家的軼事。

農家在當時可也算是顯學,和儒家的思想有一部分重合,但也有一部分是天然對立。

孟子就對農家的許子十分不屑,甚至稱其為今也南蠻觖舌之人,說他是有著奇怪口音的南蠻子。如果不是農家當初勢大的話,那孟子根本不會將他放在眼裏。許子的弟子陳相原本就是儒家子弟,後來轉為農家,就像他一樣。

陳相曾經和孟子論戰,但被孟子打敗。再後來,農家不受君主重視,也沒什麽新的變化,就慢慢的敗落了。

李斯也不喜歡農家的理論。

“君民並耕而食”、“收獲平均分配”…幼稚!

完全無視整個國度的現實情況。

已經得到權力的君主怎麽可能會和庶民一樣的去種地。所有的收獲怎麽可能無視身份平均分配?

就像他自己,他現在已經不再是守倉庫的小吏,而貴為秦朝的相國。

難道還想讓他和庶民一樣冒著大太陽去種地?那他那麽辛苦,用盡心機要往上爬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農家,倒也亡得不冤!

不過,李斯倒是不像上次擔心儒家那樣的擔心農家,自己的陛下就算是傾儒,也絕對不會傾農,最多就是鼓勵農桑而已。

不過,剛剛羽趙過發明的幾種農具倒是真的好用,李斯召來自己府中的工匠,讓他們趕緊連夜仿制出來,這樣明天自己可以帶著入宮呈給陛下了。

李斯撫著須,滿面笑意,仿佛看到光明的未來。

【但之後,華夏古代也湧現出了不少的農學家,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還閃耀著農家的影子。】

【我們剛剛提到的趙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僅發明了耦犁和鞍車,還創造了一種代田法。當然,也有說是關中的農民在勞作中發明了代田法,而趙過在這個基礎上做出了總結和改進。這一點暫且不提。】

【簡單的

理解代田法就是在田裏挖溝,然後把農作物種在溝裏面,這樣可以保證它們的幼苗不被風吹倒,還能更好的賭博水分。然後每次除單的時候再把購邊至上的工往溝裏填一點,讓農作物長得更加紮實。等到填平,農作物基本也長得差不多了,就等著成熟結果了。然後第二年的時候,再換一下溝和壟的位置。】①

戴著鬥笠的農人在一名老者的指導下在田裏開溝,然後小心的將種子灑了下去。

種子很快就長成了小苗,農人臉上露出了笑容。

有一夜,忽刮大風,他在家裏輾轉難眠,索性披了蓑衣來田中查看。

卻看見平地裏種下的秧苗早已經被大風刮得東倒西歪,但種在溝渠裏的秧苗卻因為兩邊士壟的保護還活得好好的,只是面上蓋了一層薄土。

太陽出來了,照耀在秧苗之上,充滿生機。

【這一點是很科學的,因為我們現在即使不會種地,也大概知道一塊地如果一直不停的種同一種植物,它的肥力就會慢慢的流失,最後變成毫無營養的沙土。耕地也是需要休息的。代田法就保證了耕地的輪休。】

蕭何一拍大腿:“這個很有用啊!我們也可以學嘛!”

而且看上去其實並不困難,應該很容易就學會。

他雖然是主吏掾,平時不用下田幹活兒,但家中也是有很多畝地的,正好到時候可以撥出一部分來試一下這個代田法。

正當他尋思的時候,卻看到旁邊的劉邦站起來就往外走。

“劉季你小子去哪兒?”

劉邦哈哈一笑:仙畫路上也能看,我找人去商量水車一事。

他平時可是要幫父兄在地裏幫忙的,知道灌溉一事有多重要,也有多難。兩只大木桶裝滿水,一下子就能將腰背壓彎。而且一畝地往往也不止一兩桶水,更別提十畝地百畝地。反復往來,人都要累死。

仙畫所展示的幾種農具,那些小件的並不難仿造。

唯有水車,身量巨大而且有一定的難度,必須要言府要吏目拿出錢和人來介入才有可能辦成。

劉邦決定牽頭來嘗試一下。

如果能行的話也算是造福家鄉,而且,他心中也有著小心機,若是能搶在別人面前將水車搞出來,說不定對自己的前途也有些好

處。

劉邦平時憊懶,但不代表他不想升職。

他只是胃口比較大,要搞不如就搞個大的。

蕭何在身後笑著搖頭,也高興他終於不再渾噩,起身跟了上去。

漢武朝。

有人問孫小羊:“仙人最後講了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