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約瑟難題(一)(第3/6頁)

果不其然,大家就聽得李世民說:“眾愛卿覺得,把這一條改為工商之籍,改業三年後即可出仕,如何?”

路要一點一點的走,飯也要一步一步來。

大家猶豫了一下,覺得這樣應該不會引起什麽反彈,於是紛紛點頭:陛下聖明!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無論在哪個朝代都適行的真理。大家一股腦的都想要去參加科舉,所有人都拼命的想要擺脫“工”和“商”的身份,“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的第一追求。這就導致了社會上的大多數聰明人,都不會想要從事技術行業,這個行業自然得不到健康的發展。】

無數讀書人在小小的考房裏認真答題,時不時有考官巡視,或滿意的點點頭,或失望的皺眉。

一朝中舉,形如瘋癲。

【我們古代是有很多偉大的發明家和科學家。但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發明家科學家其實很多本身就是盲員。比如東漢時期的張衡、宋朝的沈括、元朝的郭守敬、明朝的徐光啟等等。他們都先是言員,之後才是科學家。或者換一種表述,這些醉心於科學,原本可以走得更遠的傑出人才,也不得不先去考取功名,才有余力和心力繼續去從事自己的科學事業。】

【甚至可以這樣講,古代的很多科學研究,只是官員本身的愛好而已!】

北宋。

沈括正在自家的書房裏認真看書。

沈母在窗外看他神色認真,滿意的點了點頭,又觀察了一會兒,這才領著丫鬟離開了。

她一走,沈括立刻倒在了椅子上,沉重的嘆了口氣。

他不喜歡這些所謂聖賢書,反倒從小就喜歡鉆研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他出身官宦家族,祖父官拜大理寺丞,伯父和自己父親同樣是進士,對他的愛好向來吹胡子瞪眼。

沈家的子弟不讀書不出仕,簡直可笑!

沈括只能將自己的愛好放在了暗地。

他還喜歡去民間探訪一些想出了新點子的工匠,上次去找畢升就是聽說他發明了活字印刷。結果正好就遇到畢升上了仙畫。

沈括簡直比畢升還要激動!

他是不是可以用這個案例,以研究這些也可以青史留名的理由來說服父母讓他專心鉆研?

他鼓起勇氣提了。

結果,挨了一頓揍。

沈括知道自己的夢想破滅了,唉聲嘆氣的重新拾起了書本。

算了算了,等到自己考中就沒人管他了。

這時候,仙畫又開始了。

聽到仙畫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沈括欣喜若狂,差點在書房高聲喊出來。

原來,他的確青史留名了!

而且,還是以科學家的身份!

高興!

但一想到仙畫說,他依然是官員,只是閑暇之余才能折騰自己的愛好。沈括就又想要嘆氣。

好在,少年人的愁緒來得快也去得快。

他心想,這說明自己成功的考取了進士。到時候自己想幹嘛就幹嘛。

一想到這裏,沈括又重新的高興了起來。

明朝,萬歷年間。

徐光啟正在伏案翻譯自己從傳教士利瑪竇手中拿到的《幾何原本》。

幾年前,他在老師焦竑的家中遇到了傳教士利瑪竇。利瑪竇大他十歲,兩人卻成了一見如故的好友。

利瑪竇學識淵博,手中還有著非常多的西方書籍。徐光啟經常向他請教關於西方的一些事物。

他們探討天文、歷法、火器、數學,等等等。

和朝中很多自認是天朝上國的人不同的是,徐光啟從利瑪竇口中看到了西方的強大和優勢。原來,西方在某些方面並不比大明差!

而且,他敏銳的發現西方科技原來是可以用來強兵富國的。

前些時候,利瑪竇和他聊起一位歐洲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裏的著作《幾何原本》,並對它推崇不已。徐光啟在了解了其中的內容之後,也覺得非常有意義。因此他向利瑪竇請教,想要將這本書翻譯成為中文。

每日下朝後,他去找利瑪竇,由對方講述給他聽,然後他回家後再將這些內容整理成文。

很辛苦,但甘之如飴。

徐光啟看到仙畫中提到自己,既覺得欣喜又覺得悲傷。

因為仙畫說得對。

在這時候,科學似乎只能成為愛好。

像他自己,也只是通過閑暇時間來做這些事情。

如果只是辛苦倒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關鍵的問題在於,沒有一個人能看到這些事情的重要性!

徐光啟時常會覺得很孤獨。

同時對大明的未來、華夏的未來感到恐懼。

他看著書案上自己翻譯了一半的文本,忽然痛哭出聲。

“百年之後,你一定會成為天下學子的必讀之書!但只怕那時候,已經晚了啊!”⑤

“已經晚了啊!”

痛哭之後,他又生出了一絲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