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約瑟難題(一)(第2/6頁)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①

將儒學發揚光大,這的確是他這些年一直全力追尋的目標。

在陛下繼位之前,朝堂和民間流行的是清靜無為的黃老學說,包括竇太後和淮南王都是其擁護者。陛下繼位之後,想要擺脫這兩者的勢力影響,於是把眼光投向了儒學。

他也因此而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

董仲舒堅持認為,只有將天下人的思想統一成為了一體,才能更好的讓朝廷的統治延續下去,才能長治久安。

原來,歷史上的那個自己竟然成功了嗎?!

只是為什麽,後世之人對此似乎並不認同?

董仲舒心中一會兒興奮,一會兒卻又忐忑不已,一時之間七上八下,只覺時間漫長,煎熬得很。

【在秦漢的時候,這樣的劃分符合社會的現實情況。畢竟那會兒田地出產少得可憐,要是種田的人少那賦稅也就少,朝廷巴不得讓人都去種田。而讀書人,更是少數,管理國家離不開知識分子,儒家鼓勵教化,推行教育本就是他們擅長的東西。】

【但到了後面的朝代,社會情況已經不同了,再用這樣的模型去套,那就極大的限制和禁錮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儒家看來,只有接受了儒學的讀書人才算是知識分子,才能通過科舉進入到官僚階級,成為人上人。而科舉只考《四書》《五經》和八股文。其他的像是工人和商人即使你擁有豐富的經濟知識或者是物理機械知識等等,那也只是“奇技淫巧”,也不能算是知識分子,依然只是底層,被人瞧不起。像隋唐的時候甚至規定,工商不得入仕。】②

一家客棧的門口,滿面風塵的旅客被趕了出來。

二樓的窗戶上,戴著冠的年輕士子一臉嘲諷:“不過區區一匠人,竟然也敢妄言讀書一事?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客棧老板小聲彎腰對旅客說著抱歉。

贏政想到了和自己關系復雜的大商人呂不韋,心情開始變得不那麽美麗。

呂不韋雖然被自己所殺,但他在世的時候的確是當過秦國的相國。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魯國人公輸班因為技藝精巧,還要被諸侯稱一句“先生”,更別提曾經活躍在朝堂之上的墨家。

商人亂政!他的確不喜。

但在後世,工與商竟然變得如此沒落嗎?

贏政想起自己二世而亡的秦朝,深深的感受到了歷史的莫測。

不過,既然被孤知道了這個結果,那就一定可以改變它!

贏政微昂起頭,如此想道。

授命與天!③

他乃天子,天命亦能為他所用!

而在被提到了的唐朝。

李世民本以為這一篇應該沒大唐什麽事,心情還挺平靜,卻沒想到一開始就被作為了反面教材,於是,一不小心就揪斷了一根胡須。

他略帶懷疑:“此條規定竟然是錯的?”

既是問別人,也是問自己。

眾臣們同樣心思浮動。

魏征敢於直言,同時也不忌諱自己曾經的錯誤,開口道:“在工商之中,的確也存在著才智卓絕之人。

比如那北宋的畢異,就只是民間的一個小作坊主而已。

尉遲敬德是武人,心思大大咧咧,沒想那麽多,當下冷哼一聲:不過是門閥之見罷了。

他出身鐵匠,原也屬於匠籍,只不過生逢亂世這才掙得了一世功名。在他還在民間打鐵的時候,也見慣了世間冷暖。④

尉遲敬德此話一出,出身名門的幾位開始劇烈咳嗽起來。

李世民將一切盡收眼底。

他輕咳一聲。

尉遲敬德的話中未盡之意,李世民看得更深——對工商的歧視無非是因為在魏晉時期,士人階級對日漸富裕、手中握有大量金錢的商業階層的恐懼罷了。為了鞏固自己的權益,所以才進一步的固化了這種歧視和偏見。之前,工商階級是可以做小言的,但自隋開始,連小官都做不了了。

一條不能出仕的規定,直接斷了青雲路。

李世民雖然很想讓自己的姓氏成為一流世家,為此還攀上了李耳……咳咳……但他也明白,如果朝堂只指望世家,勢必造成專權。所以這些年,他一直在扶持普通的士族,來打壓那些延續了幾百年的關隴門閥,還弄出了一個《氏族志》。

而現在,他的視線所及範圍又稍稍的往外擴大了一些。

或許,不只是普通士族可以用,在他們之外,還有更多的更廣闊的人才可以為大唐所用!

在座的幾位淩煙閣老臣,對自己的君主都非常的了解,看他此時的臉色和眼神就明白他此刻在想些什麽。

長孫無忌在心中暗想,工商不能出仕這一條應該過不了多久就會被廢棄了。

他默默的盤算,是不是要現在就開始布局投資,比如搜集天下優秀的匠人和商人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