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南澇北旱,又是一年災年,似乎預示著大宣朝的朝政已經搖搖欲墜。

大宣朝的國土面積大,總有地方是風調雨順,是個豐收年,當然也要上交糧食。

災民要趕往京城,也是不是辦法的辦法。

畢竟哪怕是欠收,也是要交糧食。百姓們也是交人頭稅,甚至還有不少的地方官員,為了得到‘三年清知縣,十兩白花銀’,都會巧加稅收。

就算百姓吃不上飯賣兒賣女,該交的稅還得交,不交小命就不保。

賴以生存的土地被賣掉,那老百姓還真不如死了算了。

豐收之年,老百姓勉強的活下去,只要是災年,老百姓們就沒有任何招架的余地。

地裏的糧食顆粒無收,直接淪為了災民,只能被迫遠離家鄉,去尋找求生之路。

也有些地方,地裏的糧食欠收,好不容易一點糧食,自己還沒吃呢,就被官府強硬的收走了。

畢竟對於朝廷的官員來說,每年的稅收豐收不豐收代表著自己的政績。

良好的政績才能升官,升官就是為了更多的利益,所以為了粉飾太平,為了自己的政績,不少官員什麽事兒都能幹出來。

至於老百姓的死活,那誰管呢?!

皇宮,金鑾殿。

“災民聚集京城,不到百裏之地,一日之內就可以趕到京城!文武百官怎麽不說話了?趕緊說說到底該如何辦!”

文離帝憤怒的喊道,直接將手中的茶杯扔到地上。

“皇上恕罪,臣等罪該萬死。”

文武百官沒有其他的話就這一句話,這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

文離帝和陳太後就發現平時這些官員們一個個的挑撥離間,派別之間的鬥爭,個個都能出謀劃策。

現在該做正事了,沒有一個人能沖上去。

就連袁太尉都是眼觀鼻,鼻觀口,閉上嘴巴一句不說話就等著開熱鬧。

文離帝是越來越生氣,小小年紀就被氣得郁結於心,他可不能被氣出吐血。

最後還是高丞相站了出來,小皇帝是他的女婿,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能放棄。

當然高丞相也沒那麽無私奉獻,用朝廷的糧食賑災,成就自己的名聲。

“臣以為依循古法,賑災救民,發放救濟糧,只需要半年的時間,明年開春遣散災民回籍地,一切就迎刃而解!”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若有其他官員有更好的賑災方法,或解決災民的方法,本官一定會退位讓賢。”

高丞相此時站出來就像是力挽狂瀾的巨人,言語間帶著謙遜。

在其他官員耳中:誰想找死就站起來!

文離帝感動呀,恨不得當場認賊作父:“朕就靠高丞相了!”

高丞相立刻謙虛的表示:“這都是臣應該做的事,為皇帝陛下分憂,乃是臣子之本分。”

文離帝和高丞相都在演戲,表演一出君聖臣賢的大戲。

文武百官看在眼中,表面上卻感動,心裏早就罵罵咧咧了。

‘這一出演了多少次了?數不清了’

‘又來了又來了,小心眼兒的皇帝帶著他的老丈人又來了,’

‘真是醉了,小皇帝徹底被拿捏了,誰敢出頭?出頭的忠臣不都被搞死了。’

文武百官能留到現在的都是聰明人,聰明的忠臣早就被弄死了,剩下的人都是明哲保身的高手。

大多數的朝廷清官,頗是看不起高丞相的做法,太下档次,羞與之為伍。

而袁太尉就是清官一派的代表人,清清爽爽做官,不依附任何人。主要是有不依附別人的資本。

袁太尉不開心,後果很嚴重!

文離帝和陳太後強行挽留的結果,就是讓袁太尉有了危機感。

不按規矩辦事,不把袁家放在眼裏,有時候莽漢真的能幹出一些出乎人意料的事情。

眼看問題解決了,文離帝直接退朝,臨走之時還叫走了高丞相。

文武百官告退,袁太尉身邊圍繞的一眾官員,乃是世家出身,大家都是世家出身,自然而然走到一起。

大家的想法都一樣大宣朝亡不亡,都無所謂,只要家族不亡,早晚回有出頭之日。

袁府,收到了一只信鴿。

寫了簡短的幾句話,大少爺袁澤蘭看了之後松了一口氣。

最近經常的變化太大了,袁家本來想提前閉世,保存實力。

但是,現在全家人根本就離不開京城,因為文離帝和陳太後所掌握的京城禁軍,牢牢的把控的大門,不允許京城的權貴出入京城。

這就能看出來手中有兵權,誰手裏有兵權,誰的拳頭大,誰說話就硬氣。

至少文離帝和陳太後對於京城的把控更勝一籌,有直接翻桌子的能力。

下一下狠心,誰要是敢不支持自己,就直接宰了,又能出氣,又能殺雞儆猴。

袁太尉就不想成為被被殺雞敬猴的那只雞,只能隱蔽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