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四十(第2/2頁)

康錦言看了看父親,冷淡地說:“康敬業要是有血性有出息的話,日後定會來找我報仇雪恨;他如果不敢來找我報仇的話,那就是一個膽小窩囊廢。無論他是哪種人,都不會和我有什麽關系,我更不想和他有什麽關系。”我康錦言不認這個弟弟。

康老爺欲怒,康錦言忽然問:“爸,你還記得錦意嗎?”

你還記得錦意嗎?

康錦言低聲說:“媽告訴我,錦意剛出生時,雖然又是個女兒你有些失望,但還是很歡喜的,你說錦心繡口錦心繡口,咱們家女兒都占全了,所以取名叫錦意,那會兒你像疼我一樣疼愛她。只是那時間太短,錦意自她記事起,你就已經不再疼她,所以錦意雖然小,都知道爸爸不喜歡她,只喜歡弟弟。她死的時候,才五歲。爸,我永遠永遠都不會忘了錦意的。”

你還記得錦意嗎?記憶仿佛有了偏差,康老爺怔怔地望著錦言,那個小小的美麗的嬰兒,皺起紅紅的小鼻子對著他打了個小小的呵欠,閉上眼睛,幼細的小手搭在他的大手掌心,趣致可愛。錦意其實比錦言漂亮,總是笑得軟軟的乖乖的,比之錦言小時候的淘氣任性,更是憨軟可愛。如果錦意長大了,必然是個乖順漂亮的女孩子吧。是年紀大了嗎,他忽然再清晰不過地想起來,小時候的康錦言坐在一旁看著小小的錦意端正地描紅,小姐妹倆在陽光下溫暖相依。

他頹然地轉過頭。

五個月後,康老爺迎娶杭氏。

杭氏三日回門後,康錦言交出全盤家事。

杭氏是個聰明利落的人,康家的事情她並不是很清楚,但她懂得看人,知道康錦言雖然淡淡,可是對自己是歡迎的,知道康老爺和康錦言之間有些難言之隱,卻也不去探問,只照顧好各人,料理好家事。康敬業對她抗拒無禮,她只用了對隔房侄兒的態度相待,客氣周到,卻絕不插手管他的事情。

康老爺也沒有放棄康敬業,很是下了狠心教導兒子,康敬業起初自然是又鬧又吵又哭,只是孫姨娘不在了,家裏再也沒有人哄他寵他,康老爺既下了狠心,便也不予理會,新來的杭氏不插手,康錦言更是當家裏沒有這個人。他鬧過幾次之後見沒有用,也只好低頭。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杭氏和康錦言雖終未成為朋友,相處卻也融洽,閑時聊天,都是吃過苦頭食過煙火的,也頗有話題,家中氣氛便十分輕松。

康老爺的第一個妻子史氏比較懦弱怕事,康老爺但凡有事皆不與她說;孫姨娘則出身風塵,兩人多於床第之間恩愛,其余便是兒子,而孫姨娘最愛是打牌,兩人更無話題可聊;杭氏卻不僅有史氏的家世,又洞明世事聰慧體貼,兩人不僅床第和諧,聊起天來竟能各有視角,語氣平等有來有往,康老爺第一次有了紅顏知己之感,不禁意外之喜,此後不僅內事商議,外面的事情也經常拿了回來兩人交流,康老爺對杭氏越來越滿意,兩人感情也越來越好。

1946年8月,滿城皆是桂花香,周、康兩家聯姻。是年,康錦言二十歲,周默二十一歲。

這是戰後省城最盛大的一場婚禮,大手筆的聘禮,豐厚的陪嫁,傾城富豪賀喜而至,半個城都聽得見震天的鞭炮聲、喜樂聲。

周家在周母再三的叮囑安排下,康家在杭氏巨細靡遺的準備下,周默和康錦言的婚禮挑不出一絲不到處。

周默和康錦言婚後,啟程去了柳源和陸雁農的家鄉。兩個月前周默留在藥鋪的仆人回來了,帶了柳源的回信,柳源已經帶著柳楊回了藥鋪,因陸雁農已逝,藥鋪改成了尋常鋪子,柳源重新開始經營棉布綢緞生意,柳楊已經五歲,在城裏小學就讀。

康錦言已經把陸雁農的醫案和生活小記全部看完,並作了部分摘錄,原件就趁這次送了回去,這是柳源的念想,她在上次留下的信中便告訴柳源只是借讀。

重逢的那天,興奮了一天的柳楊早早困覺去了,三人舉燭夜飲,周默和柳源意外地投契,兩人杯來盞往,最後都喝得酩酊大醉。

周默和康錦言在那裏住了五天,去了鎮子裏,得知姚紅英仍然沒有蹤跡。一年來,周默的二叔托人的找尋也好,周默和康錦言的親友同學的找尋也好,柳源在山村附近村鎮挖地三尺的細訪也好,也許是姚紅英太會躲藏,至今仍然毫無線索。

次年,周默和康錦言的長子出生。

再過一年,康老爺和杭氏生了一子,見戰火又起,兩人帶了兒子和康敬業,以及杭氏家人舉家移居國外。

隔了不久,周家也移居國外。

周默和康錦言並未離開,他們一直在尋找柳松和姚紅英。

上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