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天氣褪去了些許炎熱,城南小街的味沒那麽沖了,但蟲蠅依舊不少。集上叫賣聲不絕,辛珊思慢行,逛著攤子。賣菜、賣肉、賣小玩意的都有,她在想去洛河城要不要賃個小院?

“包子包子…剛出籠的大肉包子…兩文錢一個,五文三個…”

“楊大家的豬骨湯面嘞…三文錢一碗…”

現已八月,十月裏天便寒了。辛珊思思慮著,賃個小院暖暖和和過個冬是適意,可自個這身子…她又怕,一時拿不定主意。小街不長,走了半刻就到頭了,順著道左拐,少了許多吆喝。

一間間不大的鋪子門前,擺著一兩攤子。相比小街,這邊的攤子要齊整些。賣的東西也精細。

“姑娘,看看梳子、頭花、發帶嗎?俺這還有木簪子,雖不及銀的,但樣子好,您瞧瞧…”

說到梳子,辛珊思還真需要,停下腳,掃過一眼攤子,手伸向一把沒刻花的,拿過細看。

“梳子齒都磨過,光滑滑的。俺家老頭子還給上了油,保準用著不牽發。”老婦人穿著樸素幹凈,面很和善。

滿意做工,辛珊思又拿了個篦子:“這兩多少錢?”

“都是自家裏做的,姑娘給七文就好。”

收起梳子、篦子,辛珊思掏了七文給老婦人,繼續沿著街往前。看到小巷子裏有賣豬雜湯,喝的人還不少,她尋了位置坐下來。

“老板,給我來碗豬雜湯。”

“好嘞,要豬血嗎?”

“少加點。”辛珊思轉眼欣賞著四周,看婦人罵罵咧咧地給孩童擦嘴,看丈夫夾了豬血放到媳婦碗裏,看媳婦把碗裏的餃子舀了給丈夫…她喜歡煙火氣,眼神逐漸堅定。真氣逆流的苦,她嘗過了,那滋味…她光想骨頭縫都跟著打顫。

洛河城,必須要去。

她一定要弄清楚老嫗死前留言的深意。

“湯來了。”缺牙的男童,把托盤放桌上,將盛得滿滿的碗小心端到她面前:“您要來盤餃子嗎?俺家的餃子比盛月樓的都香,每天千只,不到中午就賣光了。”

辛珊思笑著道:“行,那你給我來盤嘗嘗。”背簍裏的那點米糕,擱了不少豬油,經得住放。從這到洛河城還不近,趕起路一日三餐都吃它,估計不到地兒就吃光了。

豬雜湯火候好,燉得奶白,裏面沒放什麽佐料,味道不鹹不淡,很醇很鮮美,一點不腥。豬心肉緊實,豬大腸爛乎,豬血嫩滑…總之好吃,比得上滿繡的手藝。

豬肉大蔥餡的餃子,小小巧巧,飽鼓鼓的。一咬,汁水都往外冒。幾只下肚,辛珊思不禁發出滿足的嘆息,回頭沖在往旁桌送餃子的男童豎了個大拇指。

男童看見了,笑得兩眼彎彎,得意道:“沒騙你吧。”

這一頓吃得辛珊思心滿意足,花了十一文錢。從小巷口出來,她愉快得走路都帶顛。南長街街尾,一家小酒坊前擺了不少舊貨。逮著眼書籍,腳步都不帶遲疑地過去了。

攤主是個唇上長了肉痣的瘦小男子,眼窄透賊光,嘴裏叼著根草芥子,抱胸倚靠著墻。

辛珊思沒打招呼,蹲到攤邊看起胡亂堆在一塊的舊書。竟然有《三字經》,她欣喜,將舊本放到一邊。《蒙讀》、《算學蒙書》,翻了幾頁,內容很淺顯,都是啟蒙用書,和《三字經》放到一起。

還有話本,這她愛好。

盯著攤子的男子,瞧著丫頭片子的樣子,心裏納罕,碰上個識字的。瞅她那一身,沒見多金貴,但憑翻書的作態,識字絕對不少。不再倚著墻了,上前招呼。

“別看是舊書,放書齋裏哪本不值個兩百三文?我這你瞧上的,三十文一本。買得多,哥再給你便宜點。”

辛珊思稀奇,這個年間就算是舊書,三十文一本,也是極便宜了。找到一本地域志,她忙拿起輕輕拍了拍灰,翻開幾頁就見地圖,心中大喜。快速翻了遍,發現書裏還介紹了一些風土,這不正合適她讀?

身上不缺銀子,她來來回回地將那堆書翻了三四遍,哪本都不舍得放下。數了數,一共是三十二本。手拿著本厚厚的《說文解字》,她癡情地看著被她摞得整整齊齊的書,終一咬牙:“我都買了,二十五文一本如何?”

與其背石頭塊,還不如將這些書都帶上。機會難得,誰曉得她會不會再遇著這樣的舊貨攤了?她猶豫,也僅是怕下雨。

男子一愣,沒想到這姑娘如此大氣:“行啊…你家在哪,哥給你送過去。”

“不用,你擱墻角的那是桐油布嗎?”辛珊思卸下背簍,她準備把書用桐油布包好,放背簍最底下。

男子看著她將一布兜石塊倒地上,心裏有算了。走街串巷多少年了,他清楚什麽人惹不得:“那桐油布我是拿來蓋攤子的。您要,我裁一尺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