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談判合作

霍大偉第二天中午就離開了鵬城,趕回了他現在所在的城市。

登機之前,霍大偉和宋陽明通了電話,兩人在電話裏道別,並且告訴宋陽明他會盡快做出決定,無論是否去司特都會給宋陽明一個回復。

霍大偉走後,宋陽明和孫耀良繼續留在鵬城,鵬城這邊雖然沒什麽大事,不過和杭城那邊的合作需要張浩去溝通落實需要點時間。

考慮到從鵬城回金陵再從金陵去杭城比較麻煩,索性就在鵬城多呆幾天,順便也參觀一下張浩在鵬城的公司。

不得不說,張浩在鵬城的公司讓宋陽明大開眼界,這家高科技公司並不是像宋陽明想象的那種如同高端科研機構那樣實驗室林立,每個人出入穿著白大褂或者專門的就和英特爾廣告裏的那種連體帶帽子具有科技感的制服忙活著。

相反,張浩的公司內和普通的互聯網公司似乎沒太多區別,辦公場所除了條件好些外,更多的反而見到許多休閑娛樂設施,甚至包括健身房和幼兒遊樂場都有。

看著這些,宋陽明目瞪口呆,就連見多識廣的孫耀良也大為意外。反而是張浩笑呵呵地告訴他們,這樣的布置是給員工更寬松更自有的辦公條件,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固然需要研發和技術進步,可在工作中沒必要和傳統的辦公場所那樣弄的嚴肅和條框分明。

創新和技術才是公司的根本,作為公司給員工所提供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像他們公司這樣的辦公環境,其實在國外並不少見,相比一些更為誇張的互聯網公司而言,他們還算保守的呢。

而至於具體的產品生產什麽的,這些不屬於公司這邊負責。張浩的公司控制的是高端技術和專利,同生產是分開的。所有的生產包括零部件、整機等等全都交於第三方廠家來負責,所以他們當然不會在公司看到那些具有科幻化的車間等等。至於實驗室自然是有的,不過實驗室有實驗室的特殊要求,再加上保密制度的規定,就算張浩是老板也不方便帶他們去看。

張浩的工作很忙,別看他昨天抽了大半天的時間在家接待宋陽明和孫耀良,實際上他每天都有許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半夜時候還要和國外進行溝通,經常是忙起來沒黑天白夜的。

陪同宋陽明他們在公司逛了一小會兒,就有好幾個人來找張浩匯報工作或者項目進度,此外還有幾個會等著他開。

另外,聽張浩的秘書匯報,似乎這幾天還有一個叫埃隆的老外要來公司拜訪張浩,這個埃隆是張浩在光伏項目的合夥人,張浩的光伏項目不僅在國內注冊了新公司,也在國外和埃隆一起合作成立了一家名叫太陽城的新公司,並且投入了巨量的資金。

在鵬城呆了兩天後,孫耀良和宋陽明就動身直接前往杭城。

抵達杭城,來到杭城公司,因為張浩溝通的緣故,杭城那邊對孫耀良他們的到來表現出了異常的熱情。

杭城這家互聯網公司成立的時間不久,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之前做過許多其他生意,但折騰了好幾年都沒折騰出名堂來。在幾年前,他因為一次出國在國外看到了互聯網的潛力,回國毅然結束了之前的公司業務,重新創辦了這家新的互聯網公司。

新的公司成立,一開始非常困難,手上的資金也不足。折騰了半年左右,雖然略有起色,可資金的消耗遠比不上公司的發展,至於獲利什麽的根本就看不見。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創始人迫切地需要資金注入,需要投資人對自己的公司進行投資。為了拉到投資,把公司支撐下去,他求爺爺告奶奶不知道找了多少人,可是根本就沒什麽人看好他們的項目。

就當即將山窮水盡的時候,有人給對方介紹了張浩。而那時候張浩在互聯網的名氣已經異常響亮了,相比張浩和他的成就,這家剛剛創辦沒多久的互聯網企業根本就不起眼,而且以張浩在行業中的地位是否能看上他們這家公司,誰都無法確保。

死馬當成活馬醫,當時的公司經營已經到了非常困難的時候,如果再沒資金注入最多也就只能支持半個多月而已。無奈,對方只能硬著頭皮來找張浩,幸運的是張浩接待了對方,並且認真聽了對方對公司發展的一些想法和經營思路。

實際上,這家公司的運行模式並不是首創,在這家公司成立之前,國外已經有類似的互聯網公司了,而在國內相同的互聯網公司也不是沒有,形成規模的也比他們強大不少。

張浩能看中他們,並且耐心聽完了對方的講述,最終也決定投資的主要原因還是公司的創始人的緣故。投資公司不僅僅只是公司的潛力和規模,更重要的是誰在帶領這個企業,企業的創始人和管理、發展方向才是最根本的,這才是企業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