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方便面

“雞蛋……方便……面?”

再仔細看,顧傑讀出了包裝上的兩排字。

上面的雞蛋兩字是黃色的,在紅色底色上略有顯眼,這和金拱門的標志顏色異曲同工,下面方便面三字是白色的,字體和那只母雞下面還畫了兩個雞蛋,右邊是一個面碗。

“雞蛋方便面?這是什麽東西?從來沒有見過。”顧傑有些驚訝問道。

至於露絲更是一臉茫然,她是西人從小到大吃的就是牛奶、面包、三文治、漢堡包、牛排、炸雞之類,對於中餐的認識還是和應安妮熟悉後才知道的,畢竟應安妮家是搞餐飲的嘛,兩人成為朋友後也就接觸了中餐,不過相比簡單的西餐,中餐可要復雜的多,而且西人的胃口也不太適應中餐,除了一些改良的中餐她還覺得可以外,其他的傳統中餐很少碰。

三人中也就是應安妮知道什麽是方便面,方便面這玩意最早發明人是東瀛人,東瀛人先發明這種簡單又方便的食物,後來這種食物傳到了台海那邊,漸漸在國外唐人街也有它的蹤影。

不過應安妮雖然知道什麽是方便面,卻很少吃這玩意,因為在餐飲起家的家族裏,好吃的東西太多了,從小到大應安妮什麽沒吃過?還會去吃這種東西?

顧傑沒見過這玩意倒不能怪他,雖然他是滬海人,這東西也是滬海食品四廠生產的,而且早在1970年也就是13年前就投產了,但真正知道的人並不多。

一來這種方便面產量不多,大多都是一些特殊工作的需求比較多,比如勘探、石油、煤礦這種經常野外工作的人需要。

此外這種面的價格相對也比較高,普通人花這個價格去買一包方便面實在是不劃算,哪怕找個面館吃碗面也比弄這個強,所以市場也不大,普通商店很少會賣。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這種方便面也開始漸漸有了市場。

滬海食品四廠的“快樂牌”方便面在八十年代初中期開始旺銷,最高的銷售量達到了一年三百萬袋的高峰,而且產品也從最初單一的雞蛋方便面開始出現了其他口味,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種美味肉蓉面,這種方便面裏面開始帶了個調料包,改變了最早雞蛋方便面無調料包,僅僅是制作時直接把口味和面鞣制在一起的工藝,從而受到了極大歡迎。

宋援朝還記得自己前世在電話局工作的時候,那時候工作忙起來加班是常有的事,工作的晚了,餓的時候直接拿茶缸子泡一杯肉蓉方便面,味道那個香呀,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呢。

應安妮很快就反應過來,詢問宋援朝是不是打算做方便面。宋援朝笑著點頭告訴他們就是這個想法,方便面在五十年代末東瀛出現後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東瀛和台海兩地的方便面市場已經形成,近些年裏銷量越來越高,人們也大多接受了這種價廉物美的速食食品。

但在國內,方便面還是一個新鮮玩意,除去滬海食品四廠的方便面外,似乎也就是燕京食品廠曾今生產過一段時間方便面,但之後不知道怎麽回事就消失無蹤了。

宋援朝記得方便面在國內開始流行的正是今年1983年的時候,具體幾月份就不是太清楚了。

方便面的市場有多大,生命力有多強,宋援朝比任何人清楚,既然做快速消費品尤其是食品行業,宋援朝又怎麽會錯過這個好產品呢?

為了讓大家加深印象,宋援朝把這包讓人從滬海寄來的方便面拆開,用開水泡了一碗邀請大家試吃。

雖然滬海食品四廠的這種雞蛋面味道比起後世琳瑯滿目各種口味的方便面要差許多,可也不是沒有一點獨到之處。它的面條工藝非常不錯,泡出來很有勁道,吃在嘴裏比後世的那些方便面軟趴趴的好吃多了,而且因為面條和調料糅合在一起,面湯裏也有淡淡的鮮味不說,面條本身也帶著一種獨有的滋味。

品嘗了下,大家覺得這味道還行,雖然不能說好,可在不便做飯又找不到吃東西的地方時候用熱水泡一碗這樣的面墊肚子是沒問題的。

再說了,方便面嘛,關鍵就是方便二字,燒壺水泡一泡就能吃的確方便。

顧傑拿著包裝袋翻來覆去看,問:“這玩意很不錯呀,就是味道稍淡了些,吃的時候如果加點料就好了。對了,這個賣多少錢?”

宋援朝說了個數字,顧傑想了想搖頭:“怪不得我沒見過,居然賣這麽貴,如果便宜些倒還好,可賣這個價錢普通老百姓最多也就是嘗個新鮮,滬海一碗陽春面才5分,誰三天兩頭吃這玩意呀。”

顧傑的話說到了點子上,滬海食品四廠的方便面雖然好,但一直打不開市場正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