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彎路

和國際飲料巨頭一較高下?

宋援朝的目標還真是大,那些國際飲料巨頭,尤其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兩大超級巨頭,宋援朝真有這個能耐麽?

後世一聽到這些巨頭,許多同類企業就心裏膽寒,相比他們的實力和規模之龐大,國內許多廠家的體量只是一個小蝦米罷了。可是許多人並不清楚,其實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這段時期,國內的飲料行業並非不堪一擊,甚至還有足夠的實力和這些國際飲料巨頭抗衡。

那麽為什麽後來會丟盔卸甲,被打得一蹶不振,甚至連市場上都看不見之前那些熟悉的老品牌,其中原因有許多,而最大的原因卻根本不是非戰之罪。

宋援朝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很清楚造成這樣結果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其實不僅是飲料品牌,還包括許許多多其他行業老品牌產品也是如此,這些產品最多的都在快速消費品業中。

資本都是逐利的,那些國際巨頭進入國內市場後,為了控制產品優勢掌握銷售渠道,同時消滅競爭或潛在的競爭對手,往往采取了所謂的“合資”和“收購”模式。利用這種模式直接吞並、雪藏這些品牌,由他們的品牌產品基礎作為跳板,同時把原本國內品牌的生產、銷售渠道全部歸為自己所有。

從表面上來看企業得到了短時間的利益,不僅引來了外資還得到了“先進技術”,外資的大舉進入給予企業和地方在政績上有了不少亮點,同時大品牌進入後增加了社會就業率,在經濟效益上也有了極大的提升。

合資並非不好,可從長期來看,打著合資的名義扼殺國內品牌,使得這些品牌的雪藏被徹底摧毀,許許多多讓人熟悉無比的老產品一夜間就從人們的眼中完全消失了,直等到一二十年後,人們才逐漸醒悟過來,原來天上從不會掉餡餅,外來的資本給予的並非也是幫助,而是對國內市場的掠奪和對競爭對手的釜底抽薪,他們用這些手段輕而易舉地就改變了整個市場結構,從而達到了徹底占據市場的目的。

天府可樂、北冰洋、八王寺、嶗山、山海關、亞洲……等等等,這些曾經全國各地紅極一時的飲料品牌就這樣在市場上被消失的,其中作為代表的北冰洋被外資足足雪藏15年,最終花了大價錢自贖,付出了當初被收購(合資)更大的代價才勉強重現在市場。

但這個時候,屬於北冰洋的往日輝煌早就過去,失去的市場要再想奪回來是很難的,直到宋援朝回到這個時代之前,北冰洋依舊沒能重回巔峰,而且因為產量和銷售渠道的限制導致北冰洋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最終只能依靠情懷以高價銷售模式維持,從而被消費者指責。

相比其他徹底消失的品牌,北冰洋的結局還算是好的,而更多的品牌卻沒有回來的可能了,僅僅只留在宋援朝這一代人的回憶之中。

想到這,宋援朝不由得苦笑著搖了搖頭,也許是後世的記憶讓他不由自主想起了這些。

從目前來看,一分廠只是一家規模很小的飲料企業,整個企業根本就不具備飲料大品牌的底蘊,僅僅只是金陵當地諸多尋常飲料品牌的其中之一罷了。

從生產和銷售影響力,一分廠的產品連整個金陵市場都不能滿足,更不用說走出金陵沖向全國了。

在國際大品牌眼裏,北冰洋這種規模的大型廠家還屬於對手,但一分廠這種小廠卻連蝦米都不是,充其量在他們看來就是一顆微不足道的塵埃罷了,至於和對方談合資和品牌雪藏簡直就是笑話。

不過有句話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宋援朝雖然不知道自己能在南都,能在一分廠呆上多久,但他既然來了就不是來混日子的,在這個充滿機會的年代,一切都有可能,至少現在還有時間,他想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最終能夠走到哪一步。

可惜一分廠的底子太薄了,這麽多年也就是兩個產品,其中一個鹽汽水還只是季節性產品,銷售面也很局限。至於橘子汽水,算是一分廠的拳頭產品,但市場上生產同類產品可不是一分廠一家,不說外地的品牌,僅僅在金陵就有好幾家本地生產橘子汽水的廠家,相互的價格、口味都差不多,相比之下沒有任何優勢。

利用銷售手段打開市場,這只是改變一分廠的第一步。要做事,先要穩住腳跟,讓一分廠從奄奄一息中先活過來再說。

和造房子一樣,不打地基是不行的,建立在沙礫上的高樓輕輕一推就會倒下,利用銷售手段先恢復廠子的元氣,從目前情況來看孫耀良幹的不錯,甚至超出了他的預期。

昨天的時候孫耀良特意找宋援朝談過了,由煙紙店入手,直接面向最終銷售終端的銷售模式現在得到了良好結果,現在六個銷售區域的銷售雖然還未達到最終飽和,可從產品銷售的結果來看,廠子裏目前產量已經快不能滿足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