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熟人

“對了宋哥,前天我和正國哥通了個電話,讓他到鵬城後直接來羊城碰頭。可現在鵬城連住的地方都沒,就一個招待所還破破爛爛的沒幾間房,而且我上次過去時問過了,現在到月底的房全訂出去了,想住都沒地方,除非找當地的農民借住。”

說到最後,顧傑想起這件事和宋援朝交代了下,宋援朝聽完頓時皺起眉頭,他沒想到如今的鵬城居然是會是這副樣子。

起初宋援朝是把碰頭的地方安排在鵬城,一來鵬城離香江近些,來往方便。二來再過幾天就是鵬城的特區正式成立日子,林道遠會和他們在鵬城見面,可現在顧傑居然說鵬城沒什麽地方住,而且招待所也早就訂滿了,這讓宋援朝有些措手不及。

想了想,宋援朝暫時把這事放到一邊,他打算抽時間給林道遠去個電話問問情況,如果實在不行他們就當天去鵬城然後來回,反正有車也方便,最多也就路上花點時間而已。

宋援朝對於鵬城的後世情況比較了解,但對於鵬城特區剛成立的那段日子卻了解不多。

這其實也不怪宋援朝,畢竟當時宋援朝只是一個電話局下屬工程公司的臨時工,每天的工作只是和電線電話這些東西打交道,上班累的像條狗,到家只想著油鹽醬醋和吃飯睡覺,哪裏會關心那些國家大事?

更何況,這些國家大事離當時作為普通人的宋援朝實在太遙遠,他最多是在報紙上和電視裏知道一些有關消息而已,而宋援朝後世去鵬城的時候已經是九十年代初期了,那時候的鵬城早就不同往昔,大變模樣。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鵬城特區剛剛建立的時候整個鵬城的條件極差,就像顧傑描述的那樣,路不好走,住的地方不行,還經常停水停電,四周全是大片的農田,可以說要什麽沒什麽。

這種地方根本就看不到什麽未來,也沒人會相信鵬城居然會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其發展速度令整個世界驚愕萬分,從而徹底拉開了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步伐。

鵬城在1981年之前是沒有賓館的,有的也就是顧傑所說的招待所。而鵬城的第一家賓館是位於羅湖的竹園賓館,這也是我國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我記得是,如有錯誤請指正)。

隨著竹園賓館的建成和開業,鵬城終於有了可以接待來往客商的地方,而接著1982年開業的東湖賓館拉開了鵬城一系列賓館的建設熱潮,等到1986年鵬城第一家五星級的南海酒店建成並開業,標志著鵬城已經走在了改革開放道路的前端。

“這事不急,反正還有幾天時間,讓我想想再說。”

“宋哥,還有件事……”正當宋援朝皺眉思索的時候,顧傑突然想起一件事,他湊近宋援朝一副神神秘秘的樣子道:“前幾天我在街上碰上了一個人,你猜我碰上誰了?”

“這我怎麽猜得到?”宋援朝瞧著他這副樣子頓時就笑了,這世界這麽大,認識的人又這麽說,沒頭沒尾的一句話讓他猜,他又不是顧傑肚子裏的蛔蟲。

“張斌……!”

一個熟悉的名字從顧傑嘴裏說出,讓宋援朝頓時一愣,這個名字他多久沒聽到了?一晃都一年半了吧。

1979年春節後,宋援朝從西北回到滬海,他在滬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上李大琪、顧傑等人搞衣架的買賣。

衣架的買賣為宋援朝等人賺到了第一桶金,也正是有了從衣架買賣上的收獲這才有後來的一系列發展。

當年做衣架的時候,除去宋援朝和李大琪、顧傑三人外其實還有兩個人,那就是張斌和王建軍。

張斌和王建軍不僅是李大琪的朋友,也是宋援朝的初中同學,當時把他們兩拉進這個團體一來是大家都是熟人,二來也是看在同學的份上拉他們一把,以為那時候他們這些人都是知青回到滬海,既沒工作也沒收入,回來後日子過的很不如意。

可宋援朝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當衣架的買賣剛剛走上正規的時候,張斌和王建軍在利益熏心趨勢下和宋援朝他們散了夥,散夥後張斌和王建軍不僅偷偷挖了宋援朝的墻角,還找了幾個人拉出去單幹,甚至為了利益拉幫結派搞起了欺行霸市的行徑。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由於張斌和王建軍做的太過分被人舉報,公安直接帶隊抄了他們的老窩,當時王建軍和跟著他們幹的幾個年輕人在做衣架的防空洞裏給逮了個正著,而張斌恰好不在那邊,得知消息後直接就從地形復雜的菜市場那邊跑了,這一跑就再也沒人知道張斌的下落。

跑的時候張斌直接帶走了王建軍放在他那邊的錢,這些錢原本是用來進原料的,可還沒等張斌購入原料就出了事,所以張斌一跑,這些錢就和張斌一起沒了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