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車隊長

這時代的企業許多都是大而全,尤其是一些大型和超大型的國有企業,從裏到外,從生產到運輸到銷售一條龍,甚至從職工子女教育到職工生活,反正能想到的自己全包。

在計劃經濟的時代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在市場經濟下如此結構就成了企業的包袱。

而隨著市場經濟的開放,這一切很快就會得到改變,其他的不說就說運輸這一塊吧,原本企業的運輸大多都是由自己負責,每個國有企業都有自己的汽車班或者汽車隊,用來承擔企業的物流工作。

除去自有運輸外,鐵路運輸原本就是壟斷性質,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物流需求和供應的不足。

一方面是許多企業的自有車隊工作不飽和和自身企業內部業務不足,使得企業在車隊這塊連年虧損,只能用其他方面的利潤對自有車隊進行不斷補貼。

可另一方面是企業外的市場經濟趨勢,使得個體或小集體企業對運輸的需求在市場上得不到滿足。

這就造成了許多大企業車隊的開工不足,但市場上對物流運輸的需求卻逐步增加,一些個體和小企業在外面找不到運輸的車輛。

這是一個看似矛盾的情況,但在當時這種情況是確實存在的,隨著這種情況的發生就慢慢形成了大企業車隊負責人或司機個體利用單位出車的機會給自己單位外的個體或企業捎帶運輸的情況。

當然了,這種捎帶運輸其實就是幹私活,說句不好聽的話是挖單位的墻角,因為出車的汽油、汽車公裏數折損這些都是單位出的,但是捎帶的貨物運費卻是落在了個人或者車隊內部口袋裏,從而形成了車隊在企業內部賬面上的虧損,但車隊裏的個人卻大撈外快的情況。

作為小車班的司機,張建國自然很清楚這點,他雖然不開大車,可也是從大車出來的,何況他的幾個師兄弟還在開大車呢。

八十年代初期,隨著這種情況的不斷出現,很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社會上私人跑車的模式,一些頭腦靈活會開車的司機湊份子弄一輛車,然後輪流給個體和小企業運輸貨物,其中的利潤可不少。

宋援朝記得當年這行幹的早的司機基本都賺到了錢,有些還從中賺了不少,私人車隊越做越大,後來成為大老板的也有。所以當張建國提出自己打算直接做這行的時候,宋援朝是支持的。

但做運輸也有不同的做法,最簡單的就是張建國說的那種,幾個師兄弟湊份子再貸點款去買輛車,這車也不需要什麽新車,因為新車太貴他們也買不起,通過各自的渠道問有認識的企業車隊打聽一下,買一輛二手的舊車,好好修理一下能跑能拉貨就行。

招攬業務的方式也簡單的很,一方面是通過自己車隊之前的關系聯系那些有需求的小企業合作,另一方面就是直接把車開到長途汽車站或者火車站附近停著,然後弄個運輸的牌牌擺在車窗前,自然就有人尋過來詢問運輸的事。

這種模式在初期是肯定能賺到錢的,畢竟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市場對物流的需求很大,而社會上能夠跑運輸的車輛又少,這可是一個賣方市場。

可宋援朝卻想的要深許多,在他看來既然張建國有這個想法,也打算付諸實踐,那麽宋援朝何不推一把呢?何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物流環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供應鏈整體離不開物流的推動,如果能有一個可靠而且能夠滿足需求的物流長期合作,對於騰飛廠也是一件好事。

正因為如此,宋援朝回去後仔細琢磨了這件事,又花了一晚上寫了個比較完善的運輸方案。第二天,他找到張建國和他好好聊了半天,並拿出這個方案給他看,等張建國聽完和看完後再詢問他的看法。

“援朝,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可出不起這麽多錢,而且一下子搞這麽大我這心裏實在有些沒底……”張建國心裏對宋援朝這個方案很是心動,他雖然幹了這麽多年的司機,從大車到小車業務熟練,對於運輸這一塊更是沒得說,可他怎麽都沒想到簡簡單單的運輸卻在宋援朝手裏玩出了花兒。

可就算這樣,張建國卻有著深深顧慮,如果按宋援朝的方案來做,這可不再是自己之前打算的小打小鬧了,這分明就是和他單位裏的車隊一個性質,這樣大的投入,這樣大規模的車隊,他們幾個司機能做好麽?

“錢的事不用擔心,你再看看這份東西。”宋援朝似乎早就猜到了張建國的想法,笑呵呵地又取出一份東西遞給他。

接過這份東西,張建國拿在手上細看,看了幾眼後露出了驚訝的神色,他下意識擡頭看看宋援朝,見宋援朝依舊對著他微笑,接著張建國繼續往下看,簡簡單單的兩張紙他足足看了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