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2/3頁)

因此楚山才能夠完全繞開鄉豪士紳,直接掌控諸村寨糧秣征購、屯田墾荒、興修水利道路橋梁、秋冬操練、征募役工以及兵勇選募等等一切事務。

楚山治下雖然總計僅五十萬軍民,卻因此爆發出難以想象的軍事潛力。

楚山目前所開墾糧田有限,但正因為鄉司體制極大壓制鄉豪士紳兼並土地坐食地利,壓制土地主對糧食的囤積,這才確保有限的糧產,能更多的用於民眾自食,補彌軍隊及諸多工造事務用糧的不足。

而楚山目前對桐柏山、大復山等山地的經營與開發,不僅貢獻了近一半的糧食產出,還囊括絕大部分的煤鐵開采、冶煉、金銀礦開采以及桐油、茶、烏桕子、木材、藥材等大宗貨物產出;大部分的畜牧養殖也是利用山地間相對平緩的坡谷地。

面對京西、河洛敵軍強大的軍事壓力,楚山還沒有能力占領、經營地勢開闊的平川地區。

汝水沿岸大部分平原地區,名義上都隸屬於楚山,也有著數以百萬畝的肥沃良田,但楚山目前只能任其荒蕪,更多是組織軍民,對臨近大復山、金頂山以及燈台架山的坡嶺區進行屯墾。

因此,就現階段而言,易為敵騎滲透襲擾的汝州盆地對楚山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兩側廣袤的伏牛山、箕山山地,價值則更大。

當然,前提則是楚山軍在汝州城以西,以庇山為核心建立穩固的防線。

……

……

朱芝隨同其父朱沆返回建鄴復旨,旬日之後他又單獨攜帶新的聖旨趕來汝州。

大半個月,朱芝都在馬背上渡過,令粗習武技、自詡騎術過人的他,人到庇山,叫侍衛攙扶下馬來,連腳都站不直溜,大腿已被馬鞍磨得血肉模糊,鮮血從襖褲滲出。

“什麽,要調左驍勝軍前往襄陽休整?”楊祁業聽朱芝宣讀過聖旨,一時間怔站當場,費解的朝徐懷看去。

“陛下與諸相這是怎麽意思,難不成楚山軍任勞任恕,就要承擔一切?”從舞陽趕來汝州,協助徐懷處理汝州軍務的徐武江,以及王舉、王憲、唐盤、史琥等統兵將領,這一刻也都是極其不解,甚至都感到非常的氣憤。

不要說楚山諸將了,楊祁業及楊耀宗等左驍勝軍諸將以及汝州官吏,旬日來也都以為徐懷節制蔡汝兩州、左右天雄軍及左驍勝軍,抵禦京西、河洛之敵,是理所當然之事。

楊祁業子承父位,接任左驍勝軍統制,沒有出乎眾人的意料,但眾人萬萬沒有想到,朝廷並沒有令左驍勝軍留在汝州接受徐懷節制的意思,反而將其調往襄陽休整,歸由襄陽留守文橫嶽統領。

左驍勝軍雖然在之前諸戰中受到重創,但強軍的底子還在,並沒有被打垮掉。

大批老卒以及精銳武吏經歷血與火的考驗,鬥志越發昂揚,只要及時補充新卒進去,再經過一定時間的休整、操練,恢復到汝陽失陷之前的戰鬥力,只是時間問題。

左驍勝軍倘若留在汝州,在經過充分的補充、休整之後,楚山將直接掌握四萬五千余精銳戰力,再加上操練有素的地方兵馬,對抗京西、河洛之敵,勉強還是能承受得住的。

現在朝廷要將左驍勝軍調到襄陽休整,楚山所直接掌控的精銳戰力,頓時間缺掉一大塊,這時候再想獨力去扛京西、河洛之敵施加的壓力,難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徐武江、王舉、周景、王憲、唐盤、史琥、烏敕海等將,第一念頭就是想著朝廷並不想將左驍勝軍置於楚山的掌控之中,有意限制楚山實力膨脹得太厲害,才會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執意要將左驍勝軍調走?

徐懷一時間臉色也是陰晴不定,沉默端詳手裏的聖旨。

“……”看到王憲、唐盤等將都有些沉不住氣,史軫問朱芝,“除陛下手諭外,胡公與朱沆相公,可有什麽話捎來?”

“只有陛下手諭。”朱芝只是負責傳旨,他自己對建繼帝竟然決意調左驍勝軍前往襄陽休整,也感到非常的費解,但他也不清楚建繼帝召集諸相廷議,是如何作出這樣的決策的。

“陛下如此安排,或許是迫不得已,我們當體諒陛下的難處……”史軫朝徐懷說道。

“史先生是說唯有左驍勝軍南下襄陽,鄭懷忠才會奉旨統兵前往淮南參戰?”徐懷眉頭微揚,問道。

韓圭也贊同史軫的猜測,說道:“陛下是不是如此想,我們只能猜測,畢竟這種事不能落諸筆端的!”

徐懷閉眼想了片晌,睜開眼,看向楊祁業說道:“陛下運籌於建鄴,我們即便一時難以理解,也當奉旨行事……”

有時候事情可能比想象中還要簡單。

楚山此時是可以“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拒絕朝廷將左驍勝軍調往襄陽休整,但隨之而來,鄭懷忠必然也會找尋種種借口,拒絕緊急出兵淮南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