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2/2頁)

張辛、鄧珪等人都難以啟口,徐懷默默坐在一側,卻喬繼恩哈哈一笑,替景王趙湍打開話匣子:

“虜兵兇頑,此次乃是汛季已至,河水暴漲,雨水沖毀道路,漫灌四野,虜兵以騎兵為盛,戰馬初涉河淮之地,疫病橫生,才不得不撤到黃河以北,我朝兵馬暫時還難以與之一爭勝敗。我朝此時雖在鄭州、魏州集結二十萬兵馬,京兆府也再度集結數萬西軍備虜,但是出兵長驅北上,還是遣使議和,朝中尚有爭論,卻是殿下心念河東軍民堅守敵軍、數月不屈,率我等先行以解河東軍民危困,至於其他援軍,可能要再拖十天半個月,才有可能北上……”

“殿下所率就三四千人馬?”鐘應秋有些發愣的問道。

沁水城北端居高臨下,可以眺望到進入沁水西岸河谷的兵馬規模,滿打滿算就三千人馬左右,人數甚至都不及圍城番兵,更不要說此時還有數萬虜兵正在太嶽山以東的澤、潞等地肆虐,隨時都有可能增援過來。

“虜兵在澤潞等地看似人多勢眾,但此時還不足為懼,”

鄧珪見鐘應秋滿面欣喜驟然間換上憂容,知道他心裏對此時僅有這點兵馬增援澤潞等地感到非常的失望,振聲說道,

“且不說朝廷尚有數十萬大軍即將開拔,就拿眼前的賊虜而言,也不足以抵擋我部鋒芒。昨日我部翼騎營突襲秦井驛,敵軍派出上千騎兵增援,鐘郎君見著有多少虜騎逃回來了?要不是賊虜派出去的騎兵絕大部分被我們切瓜剁菜般殲滅,他們會輕易放棄沁水城西的營寨,龜縮回渡河一側防禦?”

“這倒是的——是應秋期待太甚,太過心切,怠慢了殿下與諸位將軍!”鐘應秋致歉道。

鐘應秋雖是士臣出身,以往也是喜詩詞歌賦多過兵書軍策,但自赤扈人南寇數月以來,他親自組織全城軍民,一手操勞操訓、防禦之事,對統兵作戰之事也算是初窺門徑。

雖然沒有看到數以萬計的兵馬增援過來,但他也能辨別鄧珪所言不虛。

一方面他昨日站在城頭是看到大股虜騎西進,但等到守陵軍占據河谷西側的坡崗,確實僅有少量虜騎狼狽逃回,甚至在河谷邊緣,雙方也發生幾次小規模的交戰,都是守陵軍占據絕對的優勢。

另一方面從雲州番兵放棄攻城以及西側營寨,趁夜龜縮到渡口一側,也能看到敵軍的心虛與膽怯。

景王趙湍接下來又將赤扈人入侵河淮以來發生的諸多事以及當前更為詳細的勢態介紹給鐘應秋知道,待鐘應秋稍稍消化這些消息,便提出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由於蕭幹、嶽海樓、曹師利等部降附軍此時都在澤潞等境內,最快今晚可能就會陸續有兵馬增援過來。即便考慮到蕭幹諸部的主力兵馬調動不會有那麽迅疾,能為他們多爭取一些時間,但最遲也要在兩天之內擊潰西岸河谷的敵軍,將西岸渡口控制在手裏。

守陵軍兵馬有限,除了需要守軍直接參與攻勢外,還需要從沁水城征調大量民伕,參與城外營寨的修建。

一方面這是麻痹敵軍,誤導他們以為短時間內不會受到猛烈的進攻,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倘若進攻失利,他們不能在主力敵援趕到之前,將西岸之敵擊潰,他們這麽多人馬難道能都退到沁水城裏去?

沁水城小且堅,守陵軍據城以守,當然無需畏懼敵軍強攻,但問題是,進出沁水城的通道被虜兵堵死,他們被圍得水泄不通,城中糧草能支撐多久,又或者說能指望在他們之後真有大隊西軍健銳及時趕來相援解圍嗎?

在沁水城西南修造營寨,駐以精銳,確保將河谷以西的太嶽山西麓地區不為敵軍滲透、切割,不僅能保證從太嶽山西麓以及蒲絳等地源源不斷的輸送糧秣進來,不僅能保證從這些地區征募到新的健勇補充兵力的不足,在形勢陷入最不利的情況下,他們還可以及時疏散撤入太嶽山西麓群嶺之中,而不是困守沁水城。

鐘應秋稍作思忖,不僅同意接受景王趙湍的節制、調度,還同意景王趙湍派遣鄧珪、楊祁業率所部少量人馬進入沁水城,督促守軍參與接下來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