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3/3頁)

至於“拂菻”是什麽意思,最大的可能是菻讀“麻”,在中間傳遞稱呼的時候,傳茬了。拂菻可能就是羅馬的意思,因為他們的商人對外自稱都是“羅馬”。

而宋史曾記載東羅馬三次遣使過來,這個可能就不是真羅馬了,而是塞爾柱突厥,他們歷史上不止一次對外僭稱“羅馬”,蒙蔽外人,以至於《明史》中直接“疑其非大秦”。

當然,也有可能是突厥人“擁立”的羅馬皇帝。

《宋史》中稱其為“滅力伊靈改撒”,那麽此人多半為阿萊克修斯一世·科穆寧的妹夫、尼基弗魯斯·梅裏森諾斯凱撒,他曾經被突厥人“擁戴”,僭位皇帝,並將東羅馬帝國亞洲地區城市的管理權交給突厥人。

羅馬人都能多次來中國,中國就不能去那邊看看嗎?很奇怪,歷史上真沒有。

是你腿沒人家跑得快,還是怎麽著?邵樹德認為,還是君主沒有這個意願。

這不巧了麽,現在他有這個意願!

交流,交流,一定要多與外人交流,無論是和平的方式,還是武力——不打不相識嘛。

“第三件事,建立一條可行的穩固商道。”邵樹德最後說道:“海路有海路的優勢,陸路也有陸路的優勢,不能一概而論。而且,這條路線不僅僅可以用作商路,文化、學者交流,更為重要。朕不喜歡閉門造車,更喜歡取長補短。文化、商業交流多了,安西道乃至河隴,就不至於這副鬼樣子了,朝廷也能更好地統治這些地區。”

很遺憾,中國處於亞歐大陸的東端,要想交流,還真的只能走西域,畢竟海路的風險實在太大,一不留神就船毀人亡了——歷史上六七百年後,葡萄牙曾經流傳一句話“沒有一艘船能連續三次往返裏斯本與印度之間”,話可能有些誇張,但以16世紀的航海技術而言,遠洋航行仍然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就別提這會了。

“臣需要月余時間,做些準備。”李守信仔細聽完三大任務後,神色凝重地說道。

“不著急。”邵樹德說道:“過完正月再出發,朕有耐心。另者,也別太過強求,若實在難以前行,不妨帶著已有的成果,先行回轉,朕自有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