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

高昌走了一批人,又來了一批人。

一開始來的多是官員、工匠、經學生之類,稍事休整之後,很快分散到了各州。

第二批抵達的則是安西鎮兵家屬。

他們歷盡艱辛,從河北、河東兩地,經河西走廊,抵達了高昌縣——本唐前庭縣,寶應元年更名,高昌回鶻改為高昌,今因之。

他們不會走了,就地安頓下來,今後就在這個地方定居。

幾乎與他們前後腳抵達的,是高氏兄弟所在的押運肉脯、茶葉、奶粉、布匹之類的補給品的隊伍,這是專供宮廷使用的。

交割完貨物後,他們就要走了,返回洛陽之後,換下一批人輸送物資。

臨行之前,他倆見了見姐姐高柔。

高柔過幾天就要南下了。

聖人首批接走了蒙氏,這讓她有些不開心。

但她不會告訴任何人,只是在洗澡沐浴的時候,會看著自己飽滿的身軀發呆,不明白聖人為何迫不及待要那個亡國太後去服侍,而不是選她。

不過在三天後,她與偰氏、述律氏等人也要南下了。廉氏還走不了,因為她在去年臘月懷孕了,肚子已經挺得老高,留在高昌待產。

曾經喧囂一時的高昌冬宮,眼見著就要變得冷冷清清。

這個天下,終究是圍繞某些人轉的,在他們徹底失敗前。

“阿姐,我想求個外放,高昌這地方,你覺得可還成?”高崇龜問道。

“為何會有這種想法?”高柔有些奇怪,道:“高昌你也來了幾日了,覺得如何?”

“天有點熱,與老家那邊完全不一樣。”高崇龜說道。

“前唐之時,都是發罪人來這邊屯田,你覺得是好地方嗎?”高柔又問道。

“還不如遼東,但是——”高崇龜有些躊躇:“也只有這種大家都不願意來的地方,才有機會啊。高昌鎮兵剛組建,官位甚多,若不抓住這機會,以後怕是難。”

他在宮廷侍衛之中,只是個隊正,弟弟高崇年是隊副,就這還是看在姐姐枕頭風的面子上,不然這會也就是普通侍衛罷了。

當宮廷侍衛然後等外放,其實是一條不錯的門路。

聖人經常帶著侍衛們講武操練,對他們非常熟悉,比較信任,外放的機會多。

如今西域正在重建軍事體系,不光鎮軍有機會,州軍的機會同樣不少。而且因為是邊疆西陲,條件艱苦,也比較危險,因此容易獲得超階提拔,完全看你怎麽選擇了。

“你若在留在京中,阿姐多在聖人耳旁吹吹風,提拔的機會肯定是有的。將來給你倆說門好親事,也不是什麽難事。”高柔看著弟弟們,說道:“若去了安西,很多事情便沒那麽方便了。”

“阿姐不用說了。”高崇龜定定地想了許久後,道:“國朝升官,首重戰功。若沒能建立功勛,說什麽都不管用的。阿姐你與聖人同床共枕,當知我所言非虛。”

聽到“同床共枕”四字時,高柔臉一紅。

“我要想法子外放,留在安西建立功勛,阿姐你等著。”高崇龜下定了決心,說道。

“兄長你去哪,我也去。”高崇年說道:“不過可不可以去更西邊?焉耆、庭州還沒州兵呢。高昌這邊太熱了,夏天受不了。”

到底是白山黑水出來的人,實在耐不住高昌的夏天。

火辣辣的陽光之下,到處是刷成白色的房屋。即便這樣,也熱得讓人發慌。當地人甚至都在房子底下挖地窖,夏天盡量往地下住,可見一斑。

“你們既然這樣想……”高柔嘆了口氣,道:“阿姐也不好多說什麽。等以後有了機會,阿姐再向聖人吹吹風,把你們弄回來。”

高崇龜、高崇年兄弟悶悶地應了一聲,顯然有些不自在。終究還是靠關系,不是憑自己本事,這太讓人羞恥了。

與高家兄弟一起來的少年們剛剛住進了軍營,領了一身軍服,諸般器械,還沒玩兩天呢,就被軍官帶了出來,去收割田裏的小麥。

大夥有些懵,但遲疑了一會後,還是接受了。

前陽關鎮遏兵馬使、現天武軍都虞候索衍看著這些順從的兵士,自以為得計——天武軍,是聖人親賜的軍號,由趙王邵嗣武擔任軍使。

願意幹這些粗笨活計的兵可不多,也就新來的人好說話。沒當過兵,沒受過軍中舊習氣的熏陶,支使起來就是方便。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你幹過一次雜活之後,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地裏的麥子長勢很好。下田畝收不會低於八鬥,中田鐵定在一斛以上,甚至一斛二鬥,上田畝收當在一斛五鬥到兩斛之間。

高昌的土地並不貧瘠,這裏缺的是水。而只要有井渠灌溉,收成基本都能得到保障。

兩千新兵彎著腰,揮舞著大鐮,將一捆捆的麥子割倒、捆紮起來,放在田埂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