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討論(第2/2頁)

“陛下,鄂州七縣在天寶八年時有幾近兩萬戶、八萬四千余口。前唐大順年間,雖經戰亂,但戶口已達十萬。這十萬口,大多是河南人。原本的鄂州百姓——”說到這裏,杜洪嘆息了一聲,道:“都讓巢賊、蔡賊禍害得差不多啦。”

“嶽州有多少人?”

“嶽州五縣,在鄧家兄弟控制之中,臣實不知也。”杜洪雖然是鄂嶽節度使,但其實是個盟主,他並沒有撒謊,是真不知道。

“臣估摸著,五六萬人還是有的。”杜洪又道:“鄧進思之時,曾大力清查隱戶,又征討水匪江賊,編戶蠻獠,戶口有所恢復,但應不會超過六萬。”

邵樹德啞然失笑。

鄧進思本來就是賊匪出身,當了刺史後卻大力剿匪,這可真是屁股決定腦袋。而且他剿的匪,也未必是真匪。亂世之中,很多百姓結寨自保,朝廷是沒法控制這些人力的,也沒法上戶口。鄧進思將其剿滅,確實可以獲得不少人口。

不過,鄂、嶽兩地的人口是真的離譜。

後世明朝那會,湖廣熟天下足的名聲如雷貫耳。即便這會尚未得到有效開發,但從武漢到嶽陽這一片,只有十萬人口,這假得有點冒泡了——當然或許不假,編戶人口確實只有十余萬,但蠻獠、流民卻沒有好好統計也是真的。

朝廷在南方的控制力,真的很成問題。

折宗本把家安在了鄂州,對於地方政務也毫無興趣,至今連戶口、田畝都沒有好好清查,其實是有點失職的。

“朕曾答應趙匡凝,為其攻滅嶽州鄧氏。”邵樹德說道:“也罷,漢東戰事暫停。令折宗本回師鄂州,稍事休整,然後攻拔嶽州。魏博那邊,諸軍輪換,鎮之以靜。河南夏收之後,征集夫子調撥糧草,輸往——湖北道。”

湖北道曾經是推行政區改革時第一個拿來說事的,但至今也沒籌備完畢,動作確實慢了。

“中書擬詔吧,朕要設湖北道,暫轄鄂、嶽、郢、復、安、黃、蘄七州,治鄂州。”邵樹德說道:“任強全勝為湖北道巡撫使,為朕掌控大局。折從古為都指揮使,組建諸州兵。”

強全勝曾經是供軍使,在李延齡離任之後,把供軍使衙門打理得不錯。

在文人面前,他是武人。在武人之中,他是文人。本身又是元從老將,雖說能力一般,但勝在忠誠,出任湖北道巡撫使正合適。

折從古是折家的人,原鄧州刺史,現黃州刺史。軍事能力其實很不錯,在折宗本帳下屢建功勛。但成也折家,敗也折家,折從古至今沒有跳出折家軍這個小池塘,縱有天大本事也耽誤了。

不過也別覺得他傻。

很多人都隱隱猜到,折從古是盯著威勝軍呢。這支部隊經年征戰,目前還有兩萬七千步騎,其實是很大的本錢了。他可能是期望折宗本故去之後,能夠接任威勝軍軍使,掌控這支部隊。

邵樹德已經接到過好幾次小報告了,對他的小心思一清二楚。

這次讓折從古擔任湖北道都指揮使,就是一次打碎他夢想的任命,敲打的意味十分明顯:別想那些有的沒的了,好好在新的崗位上發光發熱,那就還是自己人,還是可以信任的。

中書省的官員立刻開始擬旨,門下省官員當場審核,邵樹德批注,然後便發出去了。前後不超過半個時辰,效率極高。

延英問對這種召集各主要部門負責人及涉及到的有司官員的高層會議,當真開得很爽。但這種類似軍機處的機構是不合規的,是嚴重侵犯宰相權力,不能多開,不能常設。邵樹德也沒興趣常設,人太累,攬過來的權力過多,需要批閱的奏折太多,做出的決策還不一定符合實際情況,畢竟你不是專業的,把握住大方向就可以了。

“不知不覺,討論的議題完全偏了。”邵樹德擱下毛筆,笑道:“朕決定往湖北道移民三萬戶,其中兩萬戶出自魏博諸州,一萬戶來自關西,諸位覺得如何?”

“陛下,在攻滅嶽州鄧氏之後,或可將威勝軍北調,換一支禁軍南下屯駐。”陳誠補充道:“折樞密為國征戰多年,也該回洛陽過清閑富貴日子了。”

此言一出,人人側目,陳誠毫無所覺。

“可。”邵樹德說道:“此事樞密院議一議,報予我知。”

這是一錘定音了。

聖人都同意了,大家也沒什麽好說的,於是紛紛說道:“陛下聖明。”

“便到這裏吧。”邵樹德說道:“午後繼續議事,安東府、青唐那邊,更為棘手,須得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