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拂雲堆祠(第2/3頁)

遠方的地平線上煙塵滾滾,蹄聲如雷。

眾人放眼望去,只見千余騎士由遠及近,快速奔馬而至。

抵達地頭後,他們翻身下馬,動作整齊劃一。

輔兵過來牽馬,戰兵披甲執槊,很快列好了陣勢。

蕃人這邊立刻喧嘩了起來,人人都盯著他們這支盔甲鮮明的隊伍,猜測不已。

很快,又是千騎奔至。

還是熟練的下馬、收馬、列陣。

千名步卒披上鐵甲,身背重劍、陌刀,手持弩機,顧盼自雄。

其他人不知,楊爚還是清楚的,這應是新設的黑矟、金刀二軍了。

聽聞骨幹是降兵,但看起來士氣不低,讓他有點意外。

這兩千人,無疑是來打前站的,同時也是給都護府治下的河套諸部一個震懾。讓他們看看自家部落裏那些吊兵,究竟能不能比得上這些殺人如麻的職業武夫。

“肅靜。”楊爚咳嗽了一下,止住了酋豪們的竊竊私語。

他理蕃多年,威望還是夠的。只這一下,眾人便閉了嘴,仔細盯著那兩千騎馬步兵。

軍士很精銳,甲具也不錯。看他們臉上那副淡然的神色,得,也是死人堆裏滾過不止一回的狠人了,沒事別招惹。

有酋豪暗暗拿部落裏的丁壯與他們對比,結果令人沮喪。

普通牧民肯定是幹不過他們的,得其中的佼佼者才行。中原還是人多,哪怕百裏挑一,挑出來的精兵都比他們河套諸部男女老少加起來還多。

夏王去打中原是對的,在草原吃沙子沒前途。以前大夥總還覺得都護府抽丁抽得太狠了,死人也太多了一些,現在看來,人家根本看不上你這點歪瓜裂棗。

遠處湧起了更大的煙塵。

楊爚原本放松的身體陡然緊了一下,軀幹立得筆直,目視東方,含笑而立。

酋豪們一陣聳動,推推擠擠一番,排好座次,站在楊爚身後。

數千騎帶著煙塵滾滾而至。

邵樹德勒住馬匹,掃了眼迎接的眾人。

前後左右全是鐵林軍左廂軍屬騎兵,一共三千騎,在草原上漫山遍野,無邊無際。

“恭迎大王!”楊爚領著諸部酋豪一起上前行禮。

“許久沒見到諸位了。”邵樹德翻身下馬,溫和地笑道。

“大王連戰連勝,威震中原,我等便是在陰山,亦神往之。”楊爚笑道。

“可汗眼見著要一統中原了,草原上的小醜也該料理下了。”

“韃靼人煞是可惡,何時出兵征討?”

“這一年,西邊的商人都來得少了,顯然被劫掠得夠嗆。”

“這次怕是不打那些賊匪。”

“肅靜。”楊爚又低聲吼了句,眾人再度閉嘴。

“征討韃靼之事,當然會有,但不是現在。”邵樹德笑了笑,道:“拂雲堆祠都準備好了嗎?”

這話是問楊爚的。作為鎮北副都護,邵樹德在草原上的代理人,這裏的一切都是他做主。

“回大王,都準備好了。”楊爚答道。

“那便不耽擱了,出發!”邵樹德一甩馬鞭,道。

拂雲堆祠就在北邊的山上。

此神祠的起源已不可考,有人說是昭君冢,有人說是木蘭墓,但都不靠譜。反正從突厥時代起,因為諸多可汗在此祭天,這個神祠已經具備了不一般的屬性——“突厥將入寇,必先詣祠祭酹求福,因牧馬料兵而後渡河。”

胡人對此很重視,唐人亦很好奇。在突厥崩潰後,草原無主,這裏漸漸成了邊塞胡漢百姓拜神祈福的場所。

早些年,王之渙甚至還寫過《單於北望拂雲堆》,可見其名氣。

邵氏親兵當先上山,占住了各個位置。

酋豪們被勒令解下兵器,只許單人上山,背嵬親隨一概留在山下。

一切準備妥當後,邵樹德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了這個不高的土山。

回首一望,卻見山下地勢平坦,沃野千裏,大河蜿蜒東去,牛馬點綴其間。

好一個拂雲堆祠!

當年突厥無上可汗就站在這裏,俯瞰遼闊的河套草原。洶湧的胡騎在山下縱橫馳騁,甚囂塵上。

可汗一聲令下,數十萬騎如潮水般南下,湧入富饒的中原大地。

只可惜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國朝初年如日中天的突厥已經煙消雲散。

玄宗年間的毗伽可汗號“小殺”,卻也只能暗戳戳勾引豐州突厥降戶,幾次小規模南下攻擊,也只是為了求娶大唐公主,好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

他一直到被梅錄啜下毒毒死,都沒敢揮師南下,連吐蕃遣使邀請他一直夾攻大唐,也被拒絕了。

天寶三載,白眉可汗被殺,傳首京師,突厥毗伽可敦帥眾降唐,後突厥汗國滅亡。

神祠寂靜無聲。

邵樹德卻仿佛聽見了無數可汗或興奮、或沮喪、或喜悅、或憂慮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