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拂雲堆祠

東受降城這個地方,在早年出兵討李國昌父子時,基本還是一片荒蕪,沒甚人口。但如今已改為雲中縣數年,戶口有了不小的增長。

新移民的來源以編戶河壖黨項為主,外加部分涼州吐蕃、蜀地、河中民戶,四者相加占到了八成以上。

“豐、勝二州,若論農耕,其實勝州條件更好。無他,地勢。”勝州刺史梁之夏侃侃而談:“溝渠開挖之後,自流渠極多,無需水車提水,故得大利。”

地裏的小麥已經收割完畢,鳥雀在天空翺翔,時不時落入田中,啄食農人散落的麥粒。

田邊有一些牛欄,有婦人正拿著切碎的麥稈喂牛。

小麥稈一般而言不是什麽好飼料,這些農戶可真是太省了,明明家裏種了不少牧草,卻依然舍不得浪費。

勝州轄五縣,即金河(振武軍城)、雲中(東受降城)、榆林、河濱、安北(中受降城)五縣,如今共有約33000戶、17萬9200余口,包括軍屬農場在內,開辟了21000頃農田。總體而言人地矛盾一點都不突出,甚至可以說不存在人地矛盾,老百姓生活還是比較富足的。

陰山,大概是農耕文明能夠向北推進的極限了。

之所以叫極限,因為這裏經常守不住。秦代、漢代屢有大手筆移民,填充這些荒地,可最終總是失陷。

國朝初年平梁師都後,因為與突厥的幾次戰爭,幾乎把河南地(豐、勝)的百姓都遷到了靈州、夏州,對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一直到中宗景龍年間,築三受降城,才算對當地有了穩固的統治,而不再是專門用作安置突厥、昭武九姓降人的邊塞荒地。

熬死吐蕃之後,關北這片大地終於寧靜了。天德軍、振武軍兩大藩鎮設於此處,兵雖不多,但戰鬥力不弱,加上草原也沒有成氣候的勢力,一直穩定發展了下來。

邵樹德控制關北之後,豐、勝二州之中,勝州是先得到建設的。十年下來,苦心孤詣,大力移民,終於有了成效。

“君之才具,刺邵之時我已盡知。”邵樹德說道:“邵州那個一窮二白的底子,都讓你拉扯起來了,勝州早已走上正軌,我靜候佳音。”

勝州三萬多戶百姓,如今還缺不少牛羊。三茬輪作制的農業生產模式,對啟動資金(牲畜)的要求真的太高了,辛苦這麽多年,如今連靈州的牲畜數量都沒完全滿足標準,遑論其他地方。還需繼續努力。

雲中縣的曠野之中仍然在進行講武。

總計四萬橫山黨項丁壯也參與了進來。他們以步兵為主,除了有股子蠻勁之外,平日裏對陣型操練不多,此時正好學習學習,提升一下。

折嗣裕的鐵騎軍萬人則演練沖鋒過程中的各種戰術變化。

這幾年他們一直在各地平叛,主要對手就是草原部族,從沙磧殺到青唐,威名赫赫。

他們的裝備和戰術,也最適合草原上的廝殺。到中原面對那些硬朗的步兵,發揮不了長處。

“勝州蕃部如何?”邵樹德問道。

蕃部的情況,他當然有所了解,但那是楊爚匯報的。勝州地界上有契苾部、藏才部,雖說與編戶百姓份屬兩套系統,但平日裏肯定有交集,豐、勝地方官員不可能一點不了解。

“白道川契苾部以我觀之,學習種地的人越來越多,如今談不上遊牧了。”梁之夏想了想後,說道:“藏才部還是以遊牧為主,近年越來越往山北發展,與渾部爭搶過草場,爭訴至楊太保處,結果各打五十大板,罰了他們一些丁口、牛羊。”

“練兵情況呢?”邵樹德又問道。

“還算勤勉。”梁之夏答道。

“那為何連驅逐韃靼人都這麽費勁?”邵樹德不解。

梁之夏默然。為何?多年未動幹戈,養尊處優,養廢了唄。中原連番大戰,又屢次抽調丁壯,損失並不少,多種原因導致。

“職刺勝州時日尚短,這些也都是與同僚閑談之時聽來的,做不得準。大王若想了解,職可將他們喚來。”梁之夏回道。

“好,待我回程之時,便見一見勝州諸君。”邵樹德說道。

漢民土團鄉夫要訓練,蕃人牧民當然也要訓練。如今看來,蕃漢兩方都有一個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承平日久的州縣、部落,其鄉勇不能戰。

還是見血少了!

乾寧三年八月二十九,邵樹德離開了雲中縣,在鐵林、黑矟、金刀三軍四萬余人的護衛下,沿著黃河北岸西行。

鐵騎軍、橫山蕃部、諸州土團鄉夫六萬余人則沿著黃河南岸西行。

大河之上,運輸船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氣氛已經十分緊張。

……

“大王來了!”斥候飛快地奔了回來,吼道。

安北縣東境,楊爚帶著契苾、藏才、哥舒、莊浪、渾、嵬才六部及沙磧諸部大小百余頭人,立於道左,恭敬迎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