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幕後與密使

“大帥,西使城那邊開始築城了,一切順利。”靈州城內,陳誠拿著一份軍報遞了上來:“若能儲備十萬斛軍糧,則南路穩矣。”

西使城原本就不大,且歷經風雨,損壞嚴重。此番重修,能修到什麽程度,沒人抱有大的期望。就像吐蕃人想重修蘭州城墻一樣,那又怎麽可能?倉促建好的城郭,質量極差,且缺了很多東西,擋不得大軍一擊。

西使城如今也就是草草修繕一下,另外在兩側用木頭擴建部分城郭圍起來,作為一個臨時的倉城存在,在戰爭時期倒也勉強夠用了。

“城寨修好後,命名定西。”邵樹德低著頭看賬目,隨口說道。

“遵命。”陳誠覺得這個名字恰到好處,同時也開始腦補,這是要定西邊哪裏呢?河州?鄯州?還是全部?

舒坦啊!邵樹德神情振奮地看著賬目,光啟元年靈、鹽二州免賦,二年開始納稅。去年一年,靈州八縣貢獻了757351斛地稅、鹽州二縣貢獻了84147斛地稅。戶稅方面,靈州貢獻了絹83200余匹、錢16262緡。

舒坦!一州就貢獻了全鎮地稅的三分之一強、戶稅的四分之一強,這靈州打得還真是值!而且,這個數字還是建立在大部分關中移民尚未來得及耕種的基礎上。這會春播,都已經開始忙活了,今年的靈州,更值得期待!

其實,那些新來的關中民戶,本來想給他們免稅兩年的,不過邵大帥算了算家底,只能長嘆一聲,不敢!

會州二縣,光啟二年人口大增,從收復失地時的1200戶、戶均5.7口,猛增到6200戶、戶均3.1口。主要原因就是大量巢眾在移民實邊的政策下落戶,共計五千戶,其中大部分家庭人口稀少,有的甚至只有一口人。

邵樹德曾經許諾過他們,從光啟二年開始,十年免稅。另外,因為西征的原因,會州當地百姓也要充當夫子,提供錢糧,也會適當減免稅收。所以說,未來九年,會州還是忘了比較好,漢民幾乎不會貢獻什麽財貨,除非邵大帥主動毀諾——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振武軍、天德軍的地盤,目前才剛剛開始整合,今年免稅(僅限漢民)。其中麟州三縣,更是暫時允許自收自支,相當於折家的小藩鎮。

靈州,唯有靈州,現在就是整個定難軍十州三十四縣的最大財貨來源地,無論怎麽重視都不為過!

“大帥,義從軍一部已經抵達會寧關了。”陳誠輕聲提醒道。

“唔,今年還有三千巢眾刑徒,全部給編到渭州去。”邵樹德翻著賬本,自言自語道。

陳誠無語,合著大帥就沉浸在財政上面,根本沒聽到自己說的話啊。

不過為什麽是渭州,而不是蘭州?難道計劃有變?陳誠又開始了腦補。

“走吧,別胡思亂想了。”邵樹德將賬本交給孔目官,哈哈一笑,道:“去碼頭看看。”

碼頭附近便是造船工坊,李劭早就在此等候了。

“李帥。”邵樹德拱手行禮道。

“大帥莫要折煞老夫了,稱呼一聲李使君便是。”李劭連忙擺手道。

“那便叫李仆射。”邵樹德笑道。

這是朝廷給李劭加的榮銜,稱呼這個,正好避免了尷尬。

“大帥可是來看漕船?”

“然也。行軍征戰,最重者無過於糧草。”邵樹德說道:“吐蕃賊寇,一個個都等著擊我糧道呢,這便讓他們瞧瞧,到底是他們先耗盡糧草,還是我的大軍先耗盡糧草。”

古來征戰,因為糧盡退兵的不知凡幾。有時候戰場上打贏了,結果糧盡,沒法擴大戰果。有時候更慘,糧盡了,大敗乃至全軍覆沒。

名將用兵,第一個考慮的就是斷了對手的糧道。如今對吐蕃用兵,動用了五萬余人,如果不算陰山蕃部的話,一個月差不多就要消耗四萬多斛糧食,比軍士在營時要高出許多。

當然定難軍打仗,從來都不是光吃糧。事實上在奪得靈州以前,鎮內長期谷物不足,軍中多有奶、脯抵充,畢竟蕃部上貢也只可能給你牛羊,他們大部分都不種地。

光啟二年收了207.8萬斛糧豆,衙軍及享有衙軍待遇的各部,一年糧賜便給出去了115萬斛出頭。軍士日常消耗,也非常驚人,算上喂給馬匹、役畜的豆子,一年消耗了46萬余斛。再扣掉撫恤12.1萬余斛,結余三十多萬。

這只是養軍結余,官吏、工匠的一部分薪俸,也得用糧食支付。還有各種工程開支,一樣得出糧,事實上最後是剩不了多少的。

還好有蕃部貢獻的數十萬頭牛羊以及藥材、皮子等雜貨,除了發賞外,還剩了很多。但人不能光吃肉不吃谷物,臨戰前,幕府用牛羊從軍士們手裏換了不少谷物回來,因為他們吃不完。

西征吐蕃,邵大帥只準備了大約六七個月的糧豆、奶脯,若是半年內打不完,就得提前預支明年的稅收了,還好那時秋糧已經收獲了差不多一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