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舊地重遊(第2/2頁)

馬行的事情歸裴通管,但他最近潛去了長安。那邊的馬行歇業了,但還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陳誠是鐵林軍判官,這些事本與他無關,但他心眼多,平時就留意,以備大帥問詢,今日果然問到了。

“這次過後,得想辦法讓邠寧屈服。從慶州去靈州,能省不少路。”邵樹德說道:“待靈州墾田有成,某便組建豐安軍,從靈州南下,收復會州,打通這一片。”

“大帥,若拿下會州,邠寧、涇原、鳳翔三鎮便會惶惶不可終日,定聯手相抗。”

“所以要先讓邠寧屈服。”邵樹德一笑,道:“莫怪某狠心,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朱玫昔年與我並肩作戰,共破朱溫。而今分屬敵我,已是身不由己。通塞鎮將趙儉,豈不是邠寧節帥之良選?”

“大帥英明。三鎮去其一,只靠鳳翔、涇原二鎮,無力相抗矣。”陳誠亦笑道:“這一仗,定擒殺朱玫。田令孜亂黨,人人得而誅之。”

朱玫,與諸葛爽一樣是龐勛亂軍出身。但他似乎比李昌符這種人還要忠心一些,如果有可能,邵樹德並不想殺了他,趕他下台就好了,讓邠寧三州唯夏州馬首是瞻。

但趙儉這個人,是不是容易控制,也很難說。床頭恩愛之時,玉娘給自己吹過幾次枕頭風,但邵樹德對趙儉並不完全放心。不過也沒關系,只要靈州墾田有成,有了支持長期作戰的物質基礎,自己便可在那邊厚集兵力,趙儉他不服也得服。

奮鬥了這麽些年,在西北總算成了氣候了,邵大帥很滿意。

藩鎮割據的王朝末年,與大一統的王朝末年完全是兩個概念。前者武力尚存,甚至還很能打,每幾個州便有一鎮,有兵數千至數萬不等,還盡是職業武人。後者的末年,史書上一般伴隨“武備廢弛”這四字評價,起義軍可以輕易席卷一省乃至數省之地,野心家很容易發跡起來。

但晚唐不行啊!邵樹德嘆了口氣。耶律德光的十余萬騎比之滿清的數萬騎馬步兵如何?被打得騎駱駝跑路,進了開封也做不成皇帝。諸鎮驕兵悍將,只能徐徐圖之,先搞定神策軍系的京西北諸鎮,再圖謀其他。

“繼續收攏難民,輸往夏州。此番出征,唯有兩件事,一者殺田令孜,扶西門氏,二者收攏難民,後者更重要。關中民戶,還是有些家底的,一路前往夏州,不用全由咱們出糧。若實在不足,向大戶派捐。”邵樹德最後又吩咐道。

十月二十,邵樹德帶著鐵林軍、鐵騎軍萬余人離開富平,直朝渭北而去。

一路上遇到了兩波朝廷使者。第一波詔令自己勤王,攻王重榮,邵樹德不奉詔。第二波使者又來,罷自己定難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安撫平夏黨項使、押蕃落使、銀川監牧使等職,靈武郡王的爵銜亦被剝奪。

邵樹德只是笑笑,禮送了天使。以如今定難六州的情況,無人敢反。待進了長安,朝廷如何罷自己職務的,到時候還得一項項加回去,甚至還要給得更多。

十月二十三日,大軍抵達三原縣,縣令梁之夏率官吏士紳出城相迎。

二十六日,進抵涇陽、高陵一線,並安下大營,邀戰鳳翔軍李昌符部。與此同時,王重榮也動手了,親率大軍兩萬余攻同州。刺史郭璋領兵出戰,大敗,同州失陷。

得到消息的邵樹德有些驚訝。這年頭的武夫怎麽都這麽勇,不光郭璋,還有其他許多人,有城不守,非要出城野戰,這麽自信?他現在希望李昌符也自信點,不要守營了,出來與自己一戰,大家面對面打一場,一決勝負,豈不很好?

十月二十八日,屯於東渭橋的朱玫率部趕至高陵,與李昌符匯合,兩軍合計一萬五千人。而定難軍一萬二千人屯於高陵西北,由邵樹德親領,義從軍左右兩廂屯於涇陽東南,經略軍則在高陵東北。

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二十九日,朱玫突遣使至定難軍大營,邀邵樹德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