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大善人33

汴州早年正常情況下,大概有兩千左右的駐軍,這幾年,州府不知出於什麽心思,又或是真的擔憂南邊打過來,不停向上進言要求擴軍,到了如今,東邊南邊兩處軍營,加起來已有至少兩萬人。

當年的兩千人有不少吃空餉的,而今的兩萬人卻是實實在在的人數。

京城之所以給了汴州這個權利,不怕擁兵兩萬的汴州心生異心,大概是因為這汴州知府是皇後的兄長,並且皇後所生的太子很討皇帝歡心。而汴州又是擋在京城前的一道盾牌,駐軍兩萬人防止南邊反賊北上,皇帝才能穩坐京城安樂自在。

只是如今,這兩萬人的軍營,一半被撕得四分五裂。反叛當夜,東營大火燒掉糧草大半,低等、中等軍官傷亡極重,一千多人反叛上山,一千多人或傷或逃不見人影,東營所謂的一萬士兵,其中一半駐守在州府邊界,那裏流民極多,寇賊橫生,守衛日夜倒班阻止流民北上,更要阻止匪寇進入汴州。

所以,這大本營,其實是毀了大半。

西營原本安然無恙,只是東營率先爆出反叛,西營裏被逼入伍又目睹種種不公的普通士兵頓時人心惶惶。

後來東營那一千多人占山為王,廣而告之駐軍曾經幹下的罪孽,州府各地民怨沸騰接二連三爆出起義,東營不成了,西營便被派去平定叛亂,這一去,反而人心更亂了。

因為率先起義的地區都是百姓真的活不下去了,曾經吊著最後一口氣苟且著,後來看到有人起了示範,他們就拼了最後一把,揭竿而起只為活命。

這些年充盈軍隊的都是被抓來的壯丁,運氣不好可能前去剿匪剿的卻是自己的老家,即便都是陌生人,看著這樣的山匪,同是苦命出身的士兵們,如何下得去手?

零星的幾處起義輕松被滅,功績還沒攢下,西營也亂了。

周父在家聽著任十一打探來的消息,頻頻搖頭:“東西營是護衛京畿的第一道大門,如今看來,卻是如此脆如薄紙,外面還沒打進來,自己就已經人心渙散,潰不成軍。”

周逸芳做著手裏的夏裝,和周父閑聊:“這些年汴州駐軍不斷擴充,入伍的都是貧苦百姓,但是軍營曾經的驕奢淫逸半點未改,底層士兵和中上層將領割裂嚴重就如同外面的官府和百姓,這樣的關系,只要一點引子,自然就會炸了。”

周父長長一聲嘆息,卻顧不上憂國憂民,滿心擔憂的是孫子:“大郎真的上山了嗎?這些叛軍也不知道是什麽人……”

任十一說:“我將整個東營都找遍了,不僅大郎,棗子巷的那些人全都不在了。離開的人或死或逃,死去的士兵我當天便去查驗過,沒有大郎;若是逃了,大郎的本事足夠回來報個信……許多逃兵都已經偷偷歸家,甚至加入了當地的起義軍中。”

周母在屋裏咳嗽,周逸芳放下衣裳,連忙進去。

“娘,聽到我們說話了?”

周母呼吸有些粗重,就著女兒的手喝了一口水,潤潤嗓子這才說得出話:“大郎……大郎真的沒事嗎?”

周逸芳輕輕拍著她的後背安撫:“沒事,都說母子連心,這些天我安安穩穩的,一點心慌都沒有,大郎肯定好好的。”

周母“哎”了一聲,又躺下去:“家裏的銀錢是不是不多了?我這是早年的老毛病犯了,吃藥也沒什麽用,少花點錢吧。”

周逸芳給她蓋上薄被,聲音依舊穩穩的:“您安心吧,家裏的錢完全不用操心,雖然是老毛病但也是能治好的,您好好休息別多思多想,等大郎回來了,你可得健健康康的才行。”

周母“唉”了一聲,閉上眼不說話了。

周逸芳走出屋,對上周父關切的目光。

她笑笑:“沒事的,娘還是擔心大郎,聽到東營出事的消息氣血逆行犯了老毛病,休養幾天,心放寬了,並自然就好了。”

周父安下心,又嘆了一聲氣。

周逸芳開玩笑:“最近咱們家嘆氣聲太多了,好運氣就算來了也被嘆走了,可不能再嘆氣了。”

周父笑了一下,說她:“多大的人了,以為哄大郎呢。”

周逸芳跟著笑:“大郎現在也沒那麽好哄咯!”

周父想起機靈的孫子,徹底笑了:“這倒是,這小子,現在機靈著呢。”

任十一說:“我這幾天再去西山那邊打聽一下,若能親眼看到大郎,大娘就能安心了。”

周逸芳搖頭:“先別去,外頭局勢未明,這些人在西山窩著才是最安全的。事已至此,無論大郎在哪裏我們都無能為力,與其著急添亂,不如以靜制動,靜觀其變。”

任十一看她一眼,頗為感慨。

他最知道周逸芳有多疼愛兒子,但是復雜局勢之下,她能克制自己的思子之情,理智判斷理智決策,實在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