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鄭家(二)

鄭家這麽多人,一個個查得查到何年馬月?

滅門案不是普普通通的打打殺殺,不可能是幾個蟊賊就能辦到的,她只有先抓大放小。

裴笑得意地朝謝知非一擠眼睛:快聽聽,神婆她誇我了!

可惜,謝大人的眼神沒和他勾搭上,而是定定地落在晏三合身上。

季家如此,鄭家也是如此。

她總能在一團亂麻的線頭中,用最快速度找出那幾根最重要的線頭,然後順著那些線頭往下理。

“鄭玉將軍和他四個兒子,晏三合你想先聽哪一個?”

“從四個兒子聽起。”

“大兒鄭喚安,二兒鄭喚康,寓意安康;三兒鄭喚誠,四兒鄭喚信,寓意誠信。”

晏三合:“這個取名有意思。”

謝知非補了一句:“其實也省勁。”

晏三合睨他一眼,論省勁,省得過你老爹謝道之嗎?

謝三十,謝四十,謝五十,多省呐!

謝知非知道那一眼的意思,笑笑,並不點穿。

“老大鄭喚安在京衛武學做訓導。”

“教士兵習武的?”

“是!”

謝知非:“鄭家的刀法據說很厲害,否則鄭玉也不可能從一個小小的把總,最後官至將軍。鄭喚安又是鄭玉的大兒子,應該是深得鄭玉的嫡傳。”

“這算閑職嗎?”

“算!”

“可有油水?”

“教士兵習武能有多少油水,咱們華國從軍的男兒,多半是窮苦人家出身,為搏個好前程,才把腦袋提褲子上。”

“這個差事得罪人嗎?”

“這個差事雖無油水,但也不至於得罪人。”

“為什麽這麽說?”

“這些士兵將來可是要上戰場的,練好了功夫,不光能殺敵,關鍵時候也能保命。沒有人敢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

“他婚配是誰?”

“鄭喚安娶妻肖氏,膝下二子一女。”

“可有妾氏?”

“鄭家人都不曾納妾。”

“是家規?”

“據說是的,鄭家男子四十無子方可納妾。”

“嗯,門風很正。”

晏三合忽然點評了一句。

她點評的時候,意味深長地掃了謝大人一眼。

謝大人擡頭看天:嗯,天很藍,雲很淡。

晏三合這一眼的確想到了謝家的妻妾之爭,嫡庶之爭,但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門風正的人家,當家人一定是行事周正,教子有方。

這樣的人家,怎麽會惹上慘案?

晏三合又問道:“肖氏是何出身?”

謝知非:“同僚的女兒,家裏也是行武出身,據說肖氏還會幾下拳腳功夫。”

晏三合:“說說老二鄭喚康。”

“鄭喚康在兵部武庫司任職,負責勾軍。”

謝知非知道晏三合聽不明白,“勾軍是勾捕逃軍的意思。”

“咱們大華的逃軍很多?”

“怎麽說呢?”

謝知非頓了頓。

“打個比方,我三爺按規矩是要從軍的,但我身子弱,爹娘不同意,於是就找個人頂替,這就得查一查。

再打個比方,我三爺已經上了戰場,卻因為膽小怕死趁著別人不注意逃了,怎麽也找不著,武庫司就會去他家,看看家裏有沒有成年的兄弟。”

“如果有,就把兄弟抓去當兵?”

“是。”

“如果沒有呢?”

“就當把幼小的男兒記錄在冊,等孩子長大了,成年了,再行勾捕。”

晏三合稍作思忖,“這裏頭的油水應該多吧?”

“兵部是最費錢的地方,幾乎是舉整個華國之力在養著他們。”

謝知非:“像如今天下太平時,家家都恨不得把兒子塞進去,逃兵這些,只出現在戰時,也是少數。”

晏三合瞬間明白了,“那這也算是個閑差。”

謝知非:“閑得不能再閑的差事。”

晏三合:“他婚配如何?”

謝知非:“娶妻許氏,膝下二子二女。”

晏三合:“許氏是何出身?”

謝知非:“許氏是江南太倉人,家中做絲綢買賣,十分的有錢。據說許氏為人十分的潑辣能幹,把鄭喚康吃得死死的。”

“老三呢?”

“鄭喚誠雖然也在兵部,卻是個文官,在職方司任職,負責輿圖。”

“輿圖?”

“輿圖就是軍事地圖,需要三年一次造報,鄭喚誠負責實地勘察,常年累月的不在家中,沒有油水,是個苦差事。”

謝知非想了想,又道:“不僅苦,還得擔責任,這打起仗來萬一行軍地圖出了問題,那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晏三合:“鄭家老三可有出過岔子?”

謝知非搖頭:“鄭老將軍就是行軍打仗的,他要出岔子,坑的就是自己的親爹,案卷上沒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