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一個故事(第2/4頁)

熟人有信任基礎,比較好下手,自然任務完成得比較順利,過了一段時間,蘇伯拉把之前的基金經理提拔為高級經理,又讓這些新上任的高級經理們去把他們的客戶轉化為基金經理。”

KiKi睫毛眨了眨,欲言又止。

南易注意到她的動作,輕笑一聲,說道:“算了,想說什麽就說。”

“大叔,我怎麽感覺這種操作模式和橙色保險很像,不斷招人,把員工和員工家屬變成客戶,讓他們不斷自購保單。”

“哈哈,確實有點像。”

方氏保險曾經還是橙色保險的股東,對它的情況,南易還是挺了解的,橙色保險的業務模式和方氏保險截然不同,一個相信專政鐵拳,有自信讓客戶吃啞巴虧;一個是拜黃大仙、賭概率,一旦客戶出事的概率超過某個點,直接面臨虧損,還有騙保、保險員私吞保費等風險,保險並不是很好做。

本來嘛,眼睛一閉裝作看不見橙色保險的業務模式,它愛咋咋地,安心等年底分紅就好,只不過後來它什麽都幹,內部管理層又太過紊亂,風控直接出橙色警報,方氏保險只能撤股,直接退出內地保險領域,玩不起,不玩了。

“就這樣,在這種循環裂變體制下,一傳一,十傳百,印度幾億的貧民,哪怕一人掏出一塊錢,蘇伯拉都能籌集到大量資金。

為了博取貧民客戶的信任,蘇伯拉將撒哈拉集團稱為家族,每一個客戶都是他的家人,除了言語上拉近距離的措施,蘇伯拉還拿出5000萬盧比,資助101對夫妻結婚。另外他還向將近15萬貧民發放過食物,把一個好人的角色扮演得非常好。

到了1997年,撒哈拉集團的資金規模已經達到400億盧比,按照當時的匯率,超過10億美元,為了保證資金流不斷,為了有源源不斷的東墻湧進來補西墻,蘇伯拉一再擴大基金經理的隊伍。

漸漸地,撒哈拉集團的規模越來越恐怖,基金經理達到驚人的百萬之巨,他們將蘇伯拉奉為神明,整個集團變得極為秩序化、宗教化。

蘇伯拉出現在基金經理面前,總是戴著墨鏡、身穿西裝搭配白襪,而基金經理在見到他時,要將雙手放在胸前,然後說贊美撒哈拉的話。

撒哈拉集團有了龐大的資金便開始了為所欲為,進軍航空業,撒哈拉航空誕生,進軍房地產,奢華的安比古酒店橫空出世。

安比古酒店只接待有錢人,雖說是個酒店,但其實更像是一個大型遊樂場,其內擁有各種與眾不同的設施,例如旅館、主題餐廳、聲光噴泉等。

這些不算什麽,蘇伯拉更是花費巨資建造我前面說過的撒哈拉城,以及舉辦了世紀奢華婚禮。”

南易嘿嘿一笑,“還別說,蘇伯拉遇到了印度經濟騰飛的好時候,只要規模夠大,造成區域化的壟斷,閉著眼睛都能掙錢,這也是他的資金盤玩了三十幾年沒有崩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原因是貨幣貶值,以及新客戶投入的資金往往是上一批老客戶的兩倍或以上,最早那一批投資10盧比的客戶,都拿到了他們的回報,這就讓沒入彀的貧民覺得蘇伯拉是個講信譽的人,紛紛上鉤,拿到回報的人又拿出全部的積蓄,甚至借一部分外債,重新成為新客戶。”

“所以,蘇伯拉就是在玩非法集資?”

南易沒有回答,而是繼續把故事往下推進,“奢華婚禮舉行過後,就有幾份報紙對撒哈拉集團發表了質疑,撒哈拉集團會不會攜款而逃,玩一把巨大的殺豬盤?

消息一出,投資者們便人心惶惶,萌生撤資的想法。

為了打消投資者的疑慮,蘇伯拉就想到了讓撒哈拉集團上市,因為想要上市就必須披露自身的財報信息,例如盈利能力、資金來源等等,並且還要受到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

這會讓公司變得更透明和公開化,顯然對蘇伯拉不利,但迫於形勢壓力,蘇伯拉在進行一番調整後,讓撒哈拉集團內的兩個大型母公司上市。

當然,為了不讓公眾察覺出撒哈拉的問題,蘇伯拉一直在打法律擦邊球,刻意隱瞞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蘇伯拉這種操作頓時讓證交會的人怒了,恁你娘的蘇伯拉,你是拿我們當傻子嗎?我沒摟上漂亮妹妹,我兒子的美國賬戶也沒有錢入賬,你就想這麽糊弄我們?

等了幾天,證交會的人也沒等到蘇伯拉認錯的誠意,證交會便抨擊蘇伯拉,稱公司的投資者不明,且投資者贖回資金的規則也不明確,要求他盡快整改。

可能蘇伯拉仗著自己的人脈廣博,壓根不服軟,直接強勢回應證交會:老子沒錯,你們沒資格說三道四。

就這樣,蘇伯拉和證交會公開對抗,他甚至有放出豪言:你們盡管查,我接受考驗,只要你們能查出我做過任何一件違法的事,我甘願被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