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陰影下的陽謀(第4/5頁)

東部石油豐富地區一直處於被壓制與忽視的地位,由於當地不能取得開采石油的合法性、技術設備,中央政府和外企毫無意外地壟斷了當地的石油開采。

在東部昔蘭尼加的人看來,卡紮菲的獨裁,就是西部掠奪東部石油自肥。

石油開采帶來了環境破壞和協商造成的摩擦和瓶頸,而政府卻拒絕為該地區提供更多利益和公共服務,在不算開明的利比亞社會中,一個地區收益不足,卻不得不承受開采成本;加之石油經濟會激勵人們的資本累計心理,當這種心理與實際造成落差時,便會成為東西地區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基於對公平發展以及石油經濟收益的平等分配的意識,一旦東部地區認為內戰可以獲得更好的資源配置時,就會為此而鬥爭,這大大增加了內戰爆發的可能性。

利比亞石油的32%銷往意大利,約42.5萬桶/天,14%銷往德國,約17.8萬桶/天,10%銷往法國,約13.3萬桶/天,法國、瑞士、愛爾蘭和奧地利則從利比亞進口超過15%的原油。

這種對外的石油經濟將南北發展聯系在一起,實際上,歐洲國家成為石油出口國的人質。對高度依賴進口石油的歐洲國家而言,能源供應短缺會沉重打擊本國的經濟增長,造成財政經濟的困難。

特別在有可能爆發的金融危機影響下,利比亞與各石油進口國的關系一旦惡化,歐洲國家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

利比亞石油企業完全國有化,對國外進駐的石油企業則采用分成合同,勘探投資完全由承包商承擔,一旦油氣商業開發,利比亞政府就進入分成,利益高達八成,這意味著巨額的利潤不會留給石油企業。”

斯嘉麗示意關掉投影儀,她回到自己的位子坐下,“假設利比亞爆發內戰,歐洲國家,包括美國一定會對利比亞進行‘人道主義’軍事幹預,而其中,最積極的國家會是……”

斯嘉麗賣了個關子,沒有把國家名說出口,只是掃一眼與會的眾人。

納紮雷諾說道:“法國,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有32家,而且集中於能源領域,有著數十億美元的投資,這些企業長期處於卡紮菲政府對國外企業的壓榨之下。對法國而言,把卡紮菲趕下台,換一股新勢力上去,無疑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斯嘉麗:“毫無疑問,卡紮菲的國際形象並不好,一旦利比亞局勢動蕩,他爭取不到太多的國際支持,也許,俄羅斯會給予一定的援助。如果我是反政府武裝的頭領,我會向歐美國家承諾,一旦革命成功,將會重新洽談石油分成合同。”

“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和醫院,會提高你們的工資,這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為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葉甫根尼侃侃而談,“格瓦拉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革命者,我相信,班加西是猶如羅薩裏奧般的熱土,在那裏,也會誕生一位革命者,他會為石油自由而戰。”

尤切維德:“我們等待還是尋找目標扶持?”

葉甫根尼:“斯嘉麗,你認為我們需要親自下場推動利比亞的局勢嗎?”

斯嘉麗否定,“不需要,石油財團的利益更大。我們只需布局,等待,然後分享利益。”

納紮雷諾:“我贊同。”

葉甫根尼:“OK,下次會議討論細節。”

……

南有窮這邊,他正在情策委參加金融小組和不動產小組聯合召開的房價走勢研討會,研究未來幾年美國房價可能會呈現的走勢。

由於房產稅以及某些州對房東不太友好的法律存在,在美國囤房炒房的門檻比較高,而且沒有相當可觀的漲幅,炒房的收益不會太高,並不能成為投資的好選擇。

只是隨著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第五大券商、第二大按揭債券承銷商貝爾斯登旗下與房貸有關的兩個旗艦對沖基金巨幅虧損的消息私下傳出,房價暴跌已成定局,這時候布局囤房是一種政治正確的做法,且是一種盈利概率無限高的做法。

現在要討論和分析的就是這種投資能不能帶來巨額收益,值不值得南氏大舉投入。

過了兩千年,南氏的金融投資戰略就有了調整,自有資金多投資在國債、債券等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只求保本保息,抵消通貨膨脹帶來的貨幣貶值。

只有少部分資金會投入到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圖一個以小博大,而且,這一塊主要是借雞下蛋,斯嘉麗基金、PY證券等機構募集外部資金,從中賺取利潤分成和管理費用。

其他還有多種投資模式,各種高中低風險的投資相結合,資金合理配比,不求南氏的資金池實現爆炸性增長,只求穩中有漲。